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新片片断 (第1/2页)
开始落雪。 影片的亮度开到最大,让所有的观众都有一种雪盲的感觉。 但在这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的白色中,却有一片浓重的阴影移动过来。大片惊慌的人群如山为之崩,从银幕的左边奔涌过来,刹那见占据整个画面。 所有的人都在张大着嘴巴,发出无意义的叫声。 大屠杀开始了。 有组织的谋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光明正大地实施。 刺刀闪闪,人头滚滚。失去生命的尸体砰然落地,黑色的血顺着路面凝重地流淌。 没有眩目的镜头技巧,没有华丽的剪辑。 摄影机仅仅扮演着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角色,忠实地纪录着这一切。 人群在躁动,在呐喊,在疯狂,连带着摄像机也开始控制不住了。镜头开始模糊,开始晃动,开始跳跃。 一个特写出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张普通得记不住特点的脸。眼睛里闪烁着麻木的光。然后,一柄刺刀猛然前刺。那双眼睛在一瞬间呆滞了,迷茫了,认命了。 一直摇晃个不停的镜头骤然停止。 闪回。 泉水一样的鲜血喷出来,顺着街道肆意流倘。流进街边水渠。水渠中,一只只苍白的失去生命力的手和脚胡乱地摆放着,抽搐着。 血液开始多起来,流速也开始加快。 慢慢蜿蜒过这个街区。 黑色黏稠如蛇。 画面后退。整个城市出现在所有观众面前。到处都是黑色的烟雾升起。 天空,一群鸽子飞过,不留痕迹。 这是个剪辑,没有配音,整个放映室只听到放映机沙沙地响。 没有人说话,都在抽烟。味道很呛。 “很震撼地的开头,太优秀了!”林玉婷不得不心悦诚服。所有的艺术都是共通的,到此刻为止,她不得不承认。这个开头是极其完美的。短短五分钟的镜头连续换了三种手法大特写、推镜头、蒙太奇、广角镜头这么多手法集中在一起,居然不给人以混乱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符合逻辑。 林玉婷也是一个搞艺术的名手,自认为对很多东西已经免疫。可就这么一段不长的剪辑居然至始至终都在牵引着她的视线和灵魂,让她的心情随着那黑色的血液顺着那条冰冷的街道流倘,楔入那冷得让人难以承受的年代。 “评价是没有意义的。”黄昏站起来“开灯。” 播映室灯光大亮,照得所有人都脸色煞白。 大家都对这段反复拍摄过几遍的剪辑熟悉无比。但在此之前,所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工作,在片场也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 现在,所有工作人员都大口地喘着气体。额头上全是冷汗。 “很可怕。”林玉婷说:“可是,这个开头,你为什么不直接交代故事呢?这种手法,完全就不想让观众直接进入故事吧?” “故事很简单,甚至不是故事。我说了,更多的像是一部纪录片。” “可你的画面剪辑却并不像纪录片那样不动声色。” “我也知道我必须冷静,但却控制不住。”黄昏说:“你现在该怎么怎么做曲子了,做什么曲子了?” “我明白。”林玉婷不理黄昏,从包中掏出谱子。奋笔疾书。 “我继续。” 黄昏坐下去,吩咐:“关灯,继续放映。” 一大早。城市里闹得让人睡不着觉。 黄昏只得起床,开始新一天地工作。还有一天,高炉就要点火烧水泥了。当时的中国,这种被称之为洋灰的建筑材料还是很希罕的。诺大一个中国年总产量也不过两百多万吨,而黄昏这座即将投产的江南水泥厂年产量就可以达到四十万吨,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想起来就让他无比自豪。 值得一说的是。水泥这种东西也是重要的军事资源。无论是做工事还是建设必要的军事设施都少不了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物质。也因此,工厂在还未开工前就接到大笔订单。 可是,战争一开始,一切都化为泡影。 这让黄昏有点心灰。 幸好,美国领事馆要新建一栋三层小楼,需要一些水泥。虽然用量不大,但也不无小补充。 起床之后,黄昏就叫司机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