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_第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2/3页)

,他最初想做的不过是追随前人的脚步、尽力救治自己能救治的人罢了,坐堂看诊是这样,整理医案也是这样。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张仲景也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诊病的。

    日后他们说不定还有机会治病救人,当然得尽力精进自己的水平。

    疾病是不停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医学往往也跟随着疾病的演化才一步步地往前迈进。

    就比如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草原有草原的种类,水乡也有水乡的种类,你要是一辈子都待在水乡,那自然是一辈子都只熟悉水乡的病法、不知晓草原上的寄生虫是怎么回事。

    你没遇到过这种病,你刚上手时就不知道怎么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哪怕你凭借自己的本领摸索出该怎么用药,那也得有个摸索的过程。

    左右霍善年纪还不大,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引起霍善走学医路子的兴趣,倒也不急着让他直接把任务刷满。

    就霍善现在这个身份,他自己要是不想学,他们也没辙。毕竟这孩子啥都不用做估计都能位列公侯,哪还会愿意当个地位低微的医者?

    须知李时珍的父亲自己就是医官出身,却曾经一心培养李时珍去考科举,可见在千百年后医家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末流。

    君不见许多读书人都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挂在嘴边,说得倒是挺好听,实际上大抵都是求仕不得才退而求其次学点医技养家糊口。

    所以张仲景觉得该多带霍善到处走走、增长见识。

    只要能叫他看出兴趣来,再想他继续接任务就容易多了。

    李时珍几人觉得在理,等霍善再次入梦后便建议他今天选华佗。

    他们几人且先按着年龄挨个带他去见识见识自己经手过的病患!

    霍善对李时珍几人的了解其实挺少的,听他们按照出生先后论资排辈也似懂非懂,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夜里也可以出去玩、醒来后还不困也不累,那肯定是积极地跟着华佗出发。

    华佗所在的年代和张仲景是一样的。

    他们又来到了东汉末年。

    华佗带着霍善踏入广陵城。

    霍善已经识字了,边进城边问华佗:“广陵是哪里?离长安远吗?”

    华佗笑道:“广陵离长安远得很,都到海边了。”

    东汉末年,广陵郡和对面吴郡分局长江入海口两端,仅一江之隔,便让广陵郡属江北、吴郡属江南,不过俱都倚江靠海,郡中水网密布,江鲜海味多不胜数,也催生出一些相关的疾病。

    华佗在广陵郡待过挺长一段时间,还在这里收了个名叫吴普的徒弟,据李时珍所言,这个徒弟不仅传承了他的五禽戏,还把他用过的药方整理成书,名为《华佗方》。

    只可惜东汉末年战乱频起,不少著作早已散佚,连张仲景的《伤寒论》都是后人收集整理起来的。

    后世那些带着他华佗之名的书籍大抵是托名之作,仔细想想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世人大多迷信往圣先贤,非往圣先贤之言往往无人问津,所以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托名于黄帝岐伯,到了后世又托名于华佗仲景,也不知更久以后的医坛将是什么光景。

    华佗与霍善细细讲着,两人已踏入广陵城内。

    才入城没走多远,霍善便被道旁卖饼的吸引了,颇好奇广陵的饼与长安、长沙的饼有什么区别。

    华佗知他年纪小,也不催他走,还带他走到卖饼的摊子前介绍道:“面饼虽大同小异,广陵这边的蒜齑大酢却是别处没有的,你可要尝尝看?”

    霍善忙不迭地点头。

    所谓的蒜齑大酢,听起来很玄乎,拆开来就很容易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