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十七年 (第2/2页)

上,还有时任宣府总兵的王承允,这都是啥鸟人啊除了年龄和资历外他有什么功绩啊大明亡于崇祯真是不亏。

    郑芝龙没穿越前对崇祯帝还是很有同情感的,可穿越来两年多,看到了他一次次的神操作,这家伙于治国安民方面,于识人用人方面,真的是一塌糊涂的很。

    别再说“明亡于万历”了。崇祯帝的罪过焉能小了他对大明败亡至少要背负一半的责任。

    张肯堂躺在床上,脑海中回忆的还是与郑芝龙交谈的一幕,自己身为堂堂一省巡抚,面对省内总兵官却把态度放得如此低,放到两年前,那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是现在,形势比人强,这话真至理名言。

    没人能违背滔滔大势的。

    现在的郑芝龙真的无人能再小觑了。

    而且在这个王朝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正是他这样的实力派兴风作浪的时候。

    张肯堂早就明悟了一个道理,自己的地位是郑芝龙高,不是因为自己是巡抚,是读书人出身,而郑芝龙只是总兵,是个泥腿子海盗出身,而是因为两者都处在朝廷的治下,处在朝廷的这套规矩当中。

    可郑芝龙要是跳出来了呢

    不跟你们玩了,老子自己耍自己的,那他这个巡抚的官儿在刀枪面前又有个屁用呢

    看看熊文灿,因为招抚了郑芝龙,而备受崇祯帝的气重。但招抚张献忠事败后的下场又是什么呢

    乱世里兵强马壮者才是最厉害的啊。

    “或许人家很快就封伯封侯了呢。”再想到郑芝龙领兵北上的打算,张肯堂心中放下了最后的难堪。

    张肯堂还真没想差,那“封伯封侯”事儿,郑芝龙的确想过。

    历史上的崇祯帝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手诏赐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左良玉为宁南伯、唐通为定西伯、黄得功为靖南伯,后又补封刘泽清为平东伯。

    那是指望着他们率军入卫京师,保他小命的。

    现在郑芝龙掺上了一脚,要混不到一个爵位,才叫奇怪呢。

    年节很快就过去了。

    安平城内的大红灯笼和彩绸缎子还没有取下,郑芝龙便要率军向北开拔了。

    依旧留郑鸿逵守家,闽地事宜,大员事宜,包括与荷兰人的谈判事,都托付给他了。

    巴达维亚现在应该已经收到信息了。

    热兰遮成了郑氏的地盘,大员的南北两端他们都保不住了。

    但他们还能维系住与郑氏集团的贸易,就在大员港,荷兰人可继续与郑芝龙贸易,但先前的对华自由贸易已经不存在了。

    郑芝龙没必要把自己兜里的钱往外扔,就算这是大势所趋,也先持续上一段了事。好让他的金库里聚集上更多的银子垄断的生意是最好做的。

    同时,还有巴达维亚对郑氏的赔偿。为了打这一战,郑芝龙的水陆大军可花费不小,海战里沉没的船只可不是只有荷兰人的。纵然这非常的物有所值,那能从红毛身上榨出多少油水,就都是个补益不是

    郑鸿逵还要逐渐把安平城的一些工坊转移去大员

    这些事情很重要,也很繁琐。需要一定的自主权,郑芝龙很放心的交给了郑鸿逵。

    后者是一个相当没有野心的人,不管是从他历史上的作为看,还是郑芝龙与之接触中的观看讲,郑鸿逵都不是赵二。

    郑芝龙可没想过当赵大。纵然他不能有亲生骨肉,传给郑森他们,也比做赵大强不是

    站在船艉,眺望着北方,郑芝龙对岸上的妻儿不怎么放在心上,现在他一门心思的都是燕京

    崇祯十七年,大幕拉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