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0节 (第2/2页)
整个望远镜的制作耗时,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 预计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进行第一次星空观测。 至于显微镜嘛……则要简单一点。 毕竟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一关,已经在不久前被老贾他们解决了。 哪怕没有干涉仪进行辅助,显微镜级别的小口径透镜还是不难制备的。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术就有些类似透镜制备,并且形成了产业。 那种性质甚至已经超过了“雏形”的概念,都可以归属到早期应用的范畴了。 只是那时候没有光学的详细概念,先民们算不出k(θ)的函数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关曲率半径的数据,在徐云拿出曲率设计图后五天不到,齐格飞便带来了个好消息。 “王公子,幸不辱命。” 院落中。 齐格飞指着石桌上的三个小盒子,笑着道: “公子所需的两类镜片都已制作完毕了,就在这几个盒子里头。 左侧盒子中的镜片倍数最低,中间其次,右侧的则倍数较高。” 徐云朝他道了声谢,没急着去验收,而是先从随身的袖带里取出了一副由羊肠制成的手套。 羊肠这玩意儿,在古代其实不算在美食的“羊杂”里的,而是另有所需: 它经常被用作小雨伞,甚至唐朝开始还有官方的店铺售卖羊肠套。 因此在橡胶工业趋近于无的古代,它其实是个非常优良的手套材料。 只要通过之前制备的高浓度酒精浸泡去味,基本上和后世的橡胶手套没太大区别。 至少做些基础实验那是绰绰有余的。 戴上手套后。 徐云按动开关,打开了三个盒子。 只见此时每个盒子的中心,赫然都摆放着一枚灵巧的小透镜。 按照齐格飞先前所说。 其中左边的是十倍目镜,中间和右边的分别是40与100倍的物镜。 对显微镜有基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但你别看10x100和25x40的放大倍率看起来同样是1000,实际上,二者的成像效果却差异很大。 因为目镜反馈的是虚像,倍率并不需要太高。 真正决定显微镜分辨率的镜片,主要在于物镜。 不过高倍率的物镜好是好,但它的使用要求也是非常麻烦的。 比如它需要配合滴油才能使用,也就是术语上的油镜。 这里的油通常指的是香柏油,通过柏木提取,特殊情况下用水也能勉强应付。 这些油不仅要滴在物镜和盖玻片之间,还要求滴在在聚光镜和载玻片上。 如果不滴油的话。 呈现出的图像虽然能看,但画质会下降的很厉害,严重干扰观察。 经常下小电影的同学应该比较能理解画质下降这四个字的意思。 因此早在两天前。 徐云便用之前蒸馏酒精的设备,配合鼓捣出来的电解池,再次对柏木进行了蒸馏。 还记得当初徐云为啥特意交代要用弯曲的铜管吗,就是为这事儿准备的。 只可惜,徐云身边的一群鲜为人没法明白他的苦心,白瞎了他的连环操作。 失望.jpg。 当然了。 纵使有香柏油协助。 由于设备方面的硬伤,齐格飞打磨出的镜片也不可能真正的达到百倍物镜的水准,也就是na1.25。 按照徐云的判断。 这枚物镜的na大概在1.10-1.15之间,也就是0.28微米左右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