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2节 (第2/2页)
毕竟后世铸铁发动机相当常见,成本也会更低一点儿。 但考虑到宋朝工艺水平的问题,机体的性能本就缩减了不少,已经到了很简陋的程度。 因此处于性能方面考虑,徐云还是准备用铝+陶瓷的组合进行设计,增强一些稳定性。 但这样一来,一个问题便出现了: 铝是一种古代极其少见的金属,自然界中很难找到铝单质。 按照正常历史。 要到1827年,德国的韦勒才会把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制得金属铝。 后世制取铝的方式主要靠电解,也就是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 其中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 以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 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950c-970c下可以制取金属铝。 不过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直流电,并且还需要一系列的伴生环节。 以徐云手搓出的发电机功率来说,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因此考虑再三,他最终打算用另一种方式制铝。 这种工艺是在炼铜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用到铜、碳和铝矾土。 其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高温下3cu+al2o3=3cuo+2al。 密闭环境下cuo+c=cu+co。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同学会奇怪。 不对啊。 这是一个有违现代化学理论的反应式吧?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远比铜活泼,铝不可能失去氧原子而将氧原子给予铜,因此这个反应式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呢。 这个反应有个前置条件: 在一个没有游离态氧的密闭的耐高温的容器中,把铜和al2o3至于其中,加热使其温度上升至铝的沸点。 此时,会有很少量的al2o3能瞬间失去氧而变成铝蒸气,及时脱离处于融融状态下的铜、氧化铝的混合物的表面而逸出。 此时处于融融状态下的铜,便会不得不接受氧而变成氧化铜。 因此若能及时开启密闭容器上面的小通道,让铝蒸气不失时机地流往另一个没有氧的密闭的容器中,再降温即可得到单质状态的铝。 考虑到铝的沸点是2467c,远超过哪怕是炼铁高炉的1600度,这些天徐云又用乙醇制取出了乙炔。 你看,最开始的酒精和盐酸又有了用处。 视线再回归现实。 一切准备就绪后。 徐云看向了齐格飞,说道: “齐师傅,开始吧。” 齐格飞朝他一点头,亲自走到了炉头边,对着低拱入口点起了火。 供乙炔燃烧的氧气依旧是与炼铁时一样,来自加热高锰酸钾的工业化制取。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达到3600度,因此很快,设备中便有铝蒸汽生产了。 铝蒸汽在老苏发明的自吸泵的引导下升入通道,通道周围则有着冰块进行降温。 别问冰块哪里来的,还记得当初的酸梅汤吗? 大概半个时辰后。 随着反应的进行,另一个容器中出现了这个时代极其少见的…… 金属铝。 不过眼下的金属铝只有一小团,距离徐云所需的要求还差远远一大截。 因此在将现场交给齐格飞后。 徐云便告辞离开,来到了制器局的另一个别院。 第173章 致以辉煌的人们(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