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第1/2页)
感情经历:不明(待查)。 经常往来的朋友:袁苑桉(待查)。 …… 还有,过去七年里没有任何乘坐飞机火车的记录,也没有出境记录。 再往后,是一些资产列表。 …… 尽管还写着很多“(待查)”,但不得不说,这首次提交的履历速度比我预想的快,内容却比预想的详细。 原来,一个人的过去可以总结成这样,仿佛一份详细的角色设定。只要设定够多,就有更多依据充分想象这个人。 而赵肆勉,孤独且乏善可陈——我的过去乏善可陈。我甚至很难把这份履历和自己联系起来,至少现在不能。档案再详细,还是像在看另一个人。 碰面的地方依然是那个咖啡馆。 林乐喜等我把履历浏览完了才说: “这是基本概述,如果你特别在意某些方面,我可以再深入调查。” “我没有真实感。”我说,“如果把名字挡住,就像其它人了……啊,我不是怀疑它的真实性,只是描述一种感受。” “呀,你提到它了——感受。”林乐喜靠前一点双肘支在桌子上,“咱们的目标,是找出你的过去嘛,最理想当然是恢复记忆。有了这些基本资料,下一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尝试把感受找回来。” “怎么说?” “一般来说,我们起底只会罗列更多的事实、数字和证据。可是你的委托有点特殊,所以我请教了心理医生朋友。她说人的事件记忆里,‘自身感受’是很重要的构成,甚至比客观事实更重要。而你也提到了这点。” 仔细想想,颇有道理。自己与他人的经历差别就在于:自己经历过的才会有切身体会。 “你朋友有什么建议?” “这可不是我专业范畴,可以找天去见见她——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呃……暂时不想,过段时间再说吧。” 其实,周医生和袁苑桉都曾建议过向心理医生求助,但我都含糊推辞了。不知为何,我不想见所谓的心理医生,我希望记忆恢复的过程更自然一些,而不是干巴巴地坐在咨询室苦思冥想。 “好。”林乐喜很干脆不纠结,“说回我擅长的部分,有个我蛮在意的地方。” 说着她翻开履历的第四页,指尖掠过袁苑桉的名字,敲了敲:“她。” “作为目前已知与你关联最多的人,我顺便调查了她的背景。有意思的是——查不到。” “什么意思?” “也不是完全查不到,但信量异常少。目前只查到了她不是本地人,十几岁才迁过来本市,大概是跟随父母工作调动。高中就读的学校跟你一致,比你高一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