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8节 (第2/2页)
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女红有时候需要刺绣的功底而缝合伤口并不需要绣得好看,只要针脚密实纹路不错就行了。” 三郎好不容易出外差回来了,石氏关心他之余,更多的是希望三郎有空要多陪陪媳妇。 两个人毕竟已经成亲一年多了,其实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反而没有超过半年。 石氏面上不显,其实心中也开始嘀咕,不知道俩人啥时候能给她生一个大胖小子? 她也不是重男轻女非要儿媳妇先生儿子,只是觉得吧,老三和他媳妇都是聪明的。 他们生的孩子肯定也聪明,最起码读书要比大毛二毛三毛四毛强。 这世间还是男子比女子生存的环境好,石氏是希望青青可以先生个胖小子打底,以后再生闺女她自己也没压力。 由此石氏想到了自己的小闺女,也就成亲那会儿她和老头子回村里去了,之后这都快一年没见面了。 依照三郎所言,今年秋天妹夫就要去省城参加秋闱考试了,不知道这一次的结果如何。 如果中了,之前两家人就商量过,一过完年梁俊杰马上进京。 当然,是带着黎小妹一起,他现在的情况可比当年的黎修平好多了。 最起码黎小妹的娘家人都在京城,他们来了之后在吃住方面都有人照应,倒是梁俊杰只需要安心读书应付考试就行了。 要是没中…… 呸呸呸,石氏轻轻地扇了自己一下,应该肯定是可以中的吧? 三郎也说过,其实梁同窗学问不差那一次的考试是没有发挥过。 现在又经过了三年的锤炼,三郎也多次给他写信送书过去指导,再考应该不会差的。 想到自己的儿子成了状元,将来女婿至少也会是举人,石氏微微笑作出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 这还是来了京城之后老三媳妇教会她的,青青要是心里头高兴或者是不想跟人说话不知道怎么回话,就一直微微笑。 别人不会觉得你失礼或者其他,反而是觉得这个人很有高冷范。 后面的词其实石氏有听没有懂,不过她知道青青说的是对的,所以也跟着学会了这一招。 搞得黎老头私下还跟大儿子二儿子嘀咕:“你们娘到了京城之后变得奇奇怪怪的,有时候跟她说话她却笑得十分寒碜。” 黎二郎就发愁,他和老三都挺聪明的,咋就有这么笨的亲爹? 明知道娘就在外面院子里,还敢大声的说这些。 果不其然,石氏马上就冲进来对着黎老头一顿暴打,黎二郎再一次的确认了: 他和老三像娘,所以聪明一些,大哥像爹笨些? 哎,以后有好处多让让大哥,天生的蠢笨这一点是没办法挽救的。 这一家人鸡飞狗跳热热闹闹的在京城过着他们的日子,被他们惦记着的梁俊杰已经到了省城,准备参加今年的秋闱考试。 黎小妹随行,还有书童一起跟着伺候两位主子。 反正梁老爷出得起这个钱财,另外也是想要沾沾黎小妹的喜气。 据说当年是黎夫人陪着黎状元去省城考试,黎状元才能发挥出|色|不但秋闱夺得了头名,之后黎夫人陪着他进京赶考一举夺得了状元魁首。 可是替他们整个县城乃至省城都扬名了,许多人都说是那位黎夫人福气好,带旺了黎状元。 而黎小妹跟黎夫人也是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梁老爷坚信,她也一定可以给儿子带来好运! 第306章 妻凭夫贵 当然了,黎小妹还不知道公公有如此“宏伟”的想法,要不然只怕是会徒增压力。 所幸她和梁俊杰到了省城也有依靠,那就是周健安,因为有黎修平这个桥梁作为相互牵连的依据。 之前梁俊杰也和周健安认识了,所以到了省城之后他就直接找周同窗,不但可以借宿还可以向周同窗—— 不对,应该说是周举人,讨教学习。 毕竟周健安只是在最后的春闱中没有取中,跟黎修平他们相比差了一大截,在省城却也还算是出彩的。 实际上他可是真正的举人老爷,当初参加秋闱的时候考得也很是不错在他们省城也算是比较出名。 遗憾的是,梁俊杰也只是跟周举人讨教了几天,就失去了机会。 因为周健安决定了,要提前进京,甚至打算在年前就动身。 其实已经有过一次进京赶考的经验,周健安也知道年后再动身也来得及,甚至有时间在京城找个院子安置下来。 可是想到昔日同窗如今的黎大人,他就坐不住了。 在京城以外的学子们看来,黎大人的飞升之路那可是十分的顺利,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直接就成为了状元郎。 然后被皇上钦点在翰林院学习,做了不到一年的翰林院修撰,就晋升为侍读学士跟着母妻都得到了诰封。 可以说,黎大人的这条路,正是所有读书人认准了的青云路。 而周健安有幸曾经跟黎大人是同窗,不仅有同住还有曾经一路同行的情谊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