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9章 (第2/2页)
,应缺仍旧我行我素,想出去时便出去,谁拦也没用,那些上奏劝诫的折子被他派人分拣出来,丢到角落吃灰,总之听说不可能听的。 登基之前,应缺美名在外,俨然一位贤明英主之姿,登基之后,处处行为任性妄为,从不听劝,反差过大,让百官们心中惶惶,这莫不是个任性的昏君,只是从前装得太好,没叫他们看出来。 然而很快,他们的念头又因为天下一统而打破,这位确实是天下难得一见的英主,只是这英主有些特别的小性子,也并非不可包容。 至此,再无人对应缺的行为提出异议。 哪怕他执意要给养女封太女。 大家也只是夸应缺重情重义,不忘旧恩,与皇后情深义重,乃天下典范。 就连如今还健在的太后,曾经的赵王妃都没想到,应缺竟比她还要大不韪,没有立孙女们生的孩子,而是直接立了孙女。 她上佛堂给丈夫儿子上香,难得忏悔过往。 缺儿是个好孩子,断他子嗣是我的罪过,此生难以偿还,死后地狱,来世当牛做马,再赎其罪。 宫中并无真正的秘密,很快,便有人悄悄找上了应缺,说出消息试图邀功。 应缺默默听完,却是挥手让人将对方带下去。 母后待朕恩重如山,容不得他人诋毁,宫中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来人,将她送出宫,送得远远的。 宫女表情当即凝滞,不敢置信地看着应缺,连忙辩解:陛下,奴婢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望陛下明察! 却在抬头对上应缺隐忍良久又仿佛下定决心,最终释然的目光时,宫女忽然福至心灵明白了一切,口中继续为自己辩解的话顿时卡在嗓子眼,再说不出来。 陛下信了,陛下知道,但陛下最终选择了隐忍不发,许是因为多年的相处,和曾经的恩情,选择原谅对方。 否则若是当真认定她故意诋毁太后,此时便应当派人押送她入狱,而非送她出宫。 如此种种,都是因为陛下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 被送出宫,宫女抱着皇帝派人送的包袱,摸着里面能让她安稳度过余生的银两,心中更是酸涩莫名。 若是之前她将消息告诉应缺,是想邀功讨赏,那么今日之后,她便是打心底里为陛下不平。 陛下爱民如子,为人宽和,从不为难他们这样的奴才。 孝顺父母,爱重妻子,疼爱养女,再无人比他更好。 然而这样的陛下,却被他最尊敬的父母欺瞒伤害,最后还要委曲求全,大度原谅,就为了从前那些恩情。 实在是实在是过分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