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1章 (第2/2页)
宣传,就能让人可劲儿的生。 可这些孩子的成活率是多少?夭折率又是多少? 说个冷血无情的话,想要让他们做牛做马,让牛马源源不断,也要给他们合适的生存环境吧? 谢星珩不敢轻易动盐务,只在精盐加工完成以后,起草了一封建议书,让宋原派人,连盐带书信,一同捎带给林庚。 盐是一朝的税务顶梁柱,动这一处的利益,需要首肯。 等待回信时,他又跟江知与一起去城内的大小作坊巡视。 一个城市里,除却支柱性产业,还能有次要产业,一般产业。 海城的盐是首要,腌制海产是次要,与腌制海产并列的是茶产业。 这座沿海城市的茶产业很发达,最初是为了海上贸易的茶叶才大片种植,历经百年,茶园成熟,茶种优胜劣汰,有名茶玉露和仙毫。 另外各类小作坊繁多,各行各业都有涉及。 江知与之前为着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又做了扶持。产业很多样化,但没形成规模。 谢星珩看着安排,在腌制海产以及茶产这一处,塞进大批军嫂。 先减轻职工压力,让有钱的部门,帮着养一批人。 余下的人手,他根据原料获取难易度,往不同的作坊塞人,再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这里缺人了,就先从茶园里抽调。人多了,就再做安排。 安排到最后,还有多的人,他再做人员替换,把多余人力拉去开荒种树。 再有少量力气小、身体弱的人,实在没法子安置了。 谢星珩想了想,让他们去做海产养殖,反正离海近,换水也方便。 他记得枫江县就养了很多味鲜肉嫩的淡水鱼,这样子才能满足权贵需求,不用总是临时捕捞。 先调些闲着的府兵去挖大水池,引水试养一段时间看看。 养鱼不用时时盯着,搭着晒些虾皮、海带、紫菜什么的。 另外,再请人过来教他们编制渔网、渔捞,草鞋、草帽等东西。 渔民都会编制渔网,还会修补。正经去卖,卖不上好价,挣个手工费,搭着送个帽子、草鞋,算算工时,有些人着急用的,就会买。 再有人算算买原料的价格,考虑到做工问题,也能考虑入手成品。 他们的连番安排,让海城彻底运转起来,走在街上的人都下意识加快了步伐。 可跟从前的死气沉沉不一样,这一次,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们的希望,他们也看得见效益,都乐在其中。 这个新年,是在忙碌之中度过。 如同中秋节一样,江知与联合当地衙门,再召集城内商户,筹办了一场元宵灯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