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8章 (第1/2页)
ok,能收到回答已是意料之外。 其他的她不关心也不打算多问了。 反正现在又不是个案时间,她和他不是疗愈师和病患,只是两个有过几面之缘短暂交集的人。 她不用对他负责任,自然可以全然放松的跟他处着。 能聊就多聊几句。 不能聊,就不聊了呗。 又是一阵沉默。 工作之外,宁有光也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 她一点也不想在此多待,就柔声跟他告别:“时先生,不好意思,刚下飞机,有点累,我先上去休息了,咱们有空再聊。” 对方依然沉默,但抬起了头。 宁有光就只好对他礼貌笑笑,才拉着行李转身往公寓楼进去。 边往大楼里走,宁有光就忍不住边想她和对方做的这几次个案—— 他们以后的交集可能也不会多了。 就算他暂时跟她住在同一栋楼又怎么样呢? 她不在这里常住,他十有八九也是不在这里常住的。 生活上没交集。 治疗上可能也很快不会有交集了。 为何这样揣测呢? 因为他们在一起合作了这么多次,疗效真的是完全超越了她的预估范围。 …… 入行之后,每一年年终,宁有光都会给自己的患者做个统计。 这么多年下来,保守估计,经过她治疗的患者,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得到了完全的治愈,一半的一半的患者的病情大有好转,余下的一半的一半她无能为力。 但正是这些让她无能为力的案主才是最难评估的。 因为很多事情是很久之后患者才开始意识到并理解。 而只有到那个时候,他们的治疗才能够发挥作用。 她经常收到治疗了很久的患者的微信或者电话—— “宁老师,接受您的治疗时,我什么感觉也没有,但现在我发现我的生活好像有了变化,您的治疗对我确实帮助挺大的。” 也是这样,她才意识到,有时候,她在給案主做完个案后,自以为没有什么效果。 但很久以后再收到案主给她的反馈时,发现好像也不是没效。 就是因为这种种情形。 她才难以对这几次給时望月作的治疗下结论。 但是现实又摆在那—— 她问他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他说:“我记不清了。” 她想让他谈谈自己的父母。 他说:“没什么好谈的。” 她问有关于他的前任或者喜欢的人的信息。 他说:“没有。” 她让他说说曾经在他生命中发生过的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