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2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9节 (第3/3页)

   上一次他诬赖李林甫,也的确是王鉷之弟私下“妄称图谶”在前,这才被他找到了机会乱扣谋反帽子。

    尽管只要三分真就行,但是这三分真也不好找。谋逆是何等要命的大事,寻常人避讳不及,哪能这么容易就跟这事扯上关系。

    杨国忠本来以为自己要许久才能揪住安禄山的小辫子。毕竟安禄山和太子李亨的关系一向不好,没法交构东宫,又是个不通文墨的杂胡,也够呛能够妄称图谶,那就得耐心潜伏抓其他小辫子。

    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杨国忠派手下去范阳查安禄山逾矩的证据,结果没用两个月,雪花一般的证据便摆在了他的案头上。

    一时之间,杨国忠都懵了。

    他运气这么好吗?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想污蔑安禄山造反就一下能查出这么多证据?

    但是不看不要紧,细细看完了这些证据之后杨国忠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私自募兵,囤积粮草,囤积战马,在军中打压汉将,提拔自己的亲信将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触目惊心,随便哪一条扯出来,都足以给他扣一个大逆不道的帽子了。

    一件事还能说巧合,但是这么多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加起来……杨国忠在心里嘀咕,这该死的杂胡怎么好像真跟要造反一样。

    杨国忠被自己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同时心里却也还有些侥幸,这小二十年了,李林甫和他污蔑过这么多人造反,也没有一个是真造反啊,总不能这么巧,这回就真反了吧?

    心里怀着侥幸,可杨国忠的身体却还是很诚实地走入了兴庆宫。

    无论安禄山那个杂胡是真造反还是假造反,于情于理,他都该在圣人面前参他一本。

    倘若是真造反,那圣人杀了安禄山也不亏,倘若是假造反,那安禄山被他找到了这么多证据,死了也就只能算安禄山倒霉。

    勤政殿内,李隆基听着杨国忠禀告安禄山造反的罪证面上划过了一丝不耐烦。

    “国忠,朕知道你和安禄山的关系不好。”李隆基面无表情,语气中带着警告的意思,“胡儿对朕忠诚,朕心里清楚,胡儿这些年为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对朕有用,是大唐忠臣。”

    “你莫要因为一己之私便攀扯胡儿。”李隆基坐在高座上,从上往下俯视着杨国忠。

    这些年朝中出了这么多谋逆大案,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李隆基也不是一无所知。

    论起玩弄权术,李隆基才是这些权臣的祖宗。

    先前放任这些事情,只不过是李隆基有意为之罢了。韦坚、皇甫惟明,王忠嗣,杜如邻,这些人或许没有谋反,但是他们亲近东宫,犯了帝王的忌讳,李林甫陷害他们,符合李隆基的利益,李隆基乐见其成。

    至于杨国忠弄出来的王鉷李林甫谋反案,李隆基当时气愤,可事后也想明白了其中只有几分是真,多半还是杨国忠为了打压政敌弄出来的糟心事。只是金口玉言李隆基已经把处置说出来了,就不能再收回去也就罢了。

    可安禄山是他的得用臣子,还是一个对自己的皇位毫无威胁的胡人。

    李隆基不愿意看到杨国忠陷害安禄山。

    杨国忠被李隆基噎的两眼一黑,当即就跪下喊冤:“陛下,这次真不是臣污蔑安禄山,安禄山是当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啊!”

    李隆基一脸不信任,就差明晃晃告诉杨国忠“朕还不知道你的德性吗”了。

    第225章

    杨国忠被李隆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半天,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

    奈何李隆基已经认定了杨国忠诬赖安禄山造反,对杨国忠呈上来的种种证据都一概不信。

    气得杨国忠都恨不得冲上去掐住李隆基的脖子质问他:你儿子女儿有异心你不是察觉的挺快吗,怎么到了安禄山这,我都把证据给你找来了你都不信?

    之前他是做过那么几回没事找事给其他大臣泼脏水的事情,可天地良心,这回他真还没来得及往安禄山身上泼脏水呢。这些证据真是他查出来的证据,不是他伪造的伪证。

    奈何杨国忠到底还是知道自己的一身富贵都寄在李隆基身上,见着李隆基不信也只能悻悻离去,打算召集谋士问一问策再图谋。

    总归这天下是圣人的天下,皇帝不急他这个宰相急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