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起1998_第14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 (第2/2页)

 中午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兜里有个小本子,一支笔,想到一些要点就会掏出本子记下,这种推理小说最重要的是案件细节要经得起推敲,逻辑要自洽,这些方面处理好了,坐下来写作就很简单。

    在与王同学挥拍对抗时,思绪也会穿越千年,来到赵宋之世。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表明宋文化是华夏古代文化的最高峰。

    仿佛穿越在两个千年时空中,杨舒力有一种身心轻灵的感觉,手上的乒乓球拍也犹如神助,左挡右攻,竟直落两局,将王同学斩于马下。

    “今天发挥不好,改天再和你打一局。”王同学抹着汗说道。

    王同学显然不服气,虽然他不是争强好胜之人,但班上突然冒出一个人就能把他打败,实在让他无法接受。

    下午放学后,向叔叔也来到家里,展示了他“研制”的煎炸鲜肉饼。

    用面粉发面,醒面,挤成面团,备用。

    猪肉和大葱剁碎,将面团擀成长方形,抹入肉馅和大葱,包裹好肉馅从一头卷起,再擀成圆饼。

    平底锅置于炉上,放入少量菜籽油,起火烧热,再放入圆饼,小火慢煎。

    两面翻转,直到两面都煎得金黄酥脆,起锅前用盖子捂一下。

    吃起来外酥里嫩,口感特别好。

    这样的鲜肉饼,重庆市并没有卖,秦华玉尝了后,认为比夜市上卖的那种肉饼好吃。

    夜市上的那种肉饼是放在油锅里炸,而不是小火慢煎,吃起来比较油腻,口感远不如鲜肉饼。

    那种肉饼用的是小葱,向叔叔在试验过程中,放弃小葱,选用大葱,说大葱的口感更好,做起来也更方便。

    杨舒力知道,用小葱是本地做法,用大葱是北方的做法,向叔叔早先在成都做过一段时间,也算见识过,这种肉饼,猪肉和大葱是绝配。

    向叔叔说,每个饼一两鲜肉足够,他估算了一下成本,一个饼子即便卖两元,利润也可观。

    “肉和大葱都可以多放一点,卖3元一个。”向叔叔说道。

    属于杨舒力式的定价策略,走高价路线,这可是在百福广场,好多人都是揣着钱来到百福广场,准备花出去的。

    其他地方的肉饼两元一个他嫌贵,在百福广场就不算贵,何况其他地方没有这种鲜肉饼。

    就算其他地方出现一模一样的鲜肉饼,而且只卖两元一个,也不会影响百福广场的生意,因为顾客的心情和目的都不一样。

    这就是杨舒力一定要把店开在百福广场的原因,在其他地段可能火一阵,不知遇到什么变故,可能生意就不行了,但在百福广场可以长期做下去,因为这里的氛围不会变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