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起1998_第25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第1/2页)

    问题是日历这个东西,能赚钱吗?

    无论是挂历还是台历,早已是饱和状态,市面上卖得最好的是那种印着黄道吉日,今天宜做什么,明天忌什么的小方块日历,一块多钱一本。

    还有那种一年12个月,一共12张的挂历,每年年底许多单位自己印制,送给客户,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客户拿到手也不爱惜,用来包东西啥的。

    大家看着杨舒力,表情都有点凝重。

    “要是这个小老板这么不靠谱,下午就走人。”会不会是这样想的?

    杨舒力也不管他们怎么想的,继续说道:“我们先做三种日历,第一本,《小学生唐诗日历》。”

    话说完,杨舒力做了个停顿,让大家消化一下。

    几位编辑不经意地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的表情放松一些了。

    这玩意听着还新鲜,好像市场上还没有?

    “第二本,《中学生诗词日历》,第三本,《古诗词日历》。”杨舒力说道。

    编辑中有人微微点头。大家的表情进一步明朗。

    这个思路好像还有点意思,而且虽然是三本日历,好像活可以一起干。

    杨舒力解释了一下三本日历的区别,小学生只做唐诗,范围窄一些,简单一些,唐诗几万首,选365首没有问题,当然,不能照搬唐诗三百首。

    中学生诗词扩大范围,有诗有词,朝代不限。

    古诗词日历针对社会层面,文艺人士、小资、职场人士等。

    首先是一个诗词海选的过程,选中的进入公司的诗词库,再分别放入三本日历。

    大家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待会3位编辑各自领一本日历,由杨舒力指定。

    海选需要大量工作,几位编辑肯定不够,从四川大学文科系招收学生做兼职,每天给几十元兼职费,肯定有学生愿意干。

    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几位编辑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祁燕燕你来一下我办公室,商量一下操作流程。”杨舒力对主管说道。

    两人进入杨舒力办公室,关上门,开始讨论具体操作办法。

    祁燕燕应聘就是奔着主管来的,底薪3千元加奖金。

    她今年27岁,已婚,育一子,湖南籍人士,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进入成都一家出版社,3年后辞职,在家生孩子,之后去了东青街一家图书公司,干得不如意,这次是跳槽过来的。

    据祁燕燕讲述跳槽理由,那家公司的老板会赚钱,但做的是那种带颜色的官场小说,她觉得有风险,也不想做那种书。

    至于从正规出版社辞职,也是杨舒力需要了解的,祁燕燕说,有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