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0章 (第1/2页)
文章接近两千字,放在社会新闻头版,应该是阎副总的授意。 昨天,也就是1月14日,两市承接上周五大幅下挫的走势,大幅跳空低开,低开低走,下破1500点整数关口后成交量有放大迹象,显示市场内恐慌气氛有所蔓延。 那天饭局上听信杨舒力的,现在应该完全相信他说的话,而跟他开赌的韩公子,恐怕再也见不着了。 杨舒力买了5份当天的《四川时报》,这篇报道出来后,或许有极少人注意到杨舒力这个名字,但由于没有照片和重庆市的地名,他们也不敢确认这就是重庆二中的那个杨舒力。 杨舒力这样做当然有自己的用意。 1月24日,全省大专院校开始放寒假,杨舒力也要回重庆市,在这之前,先把年终奖发放了。 三位编辑每人1万5千元。 张有路2万元。 祁燕燕3万元。 因为平时也在发奖金,包括畅销书的专项奖,大家对这个数字是很满意的。 张有路说,他要买一部电脑,六七千元的台式机,和前两年相比,配置已经不错了。 一方面是小李辞去服装专卖店工作,找了一份房屋中介,就在成都东边一带,需要一台电脑查看信息以及地图等。 另一方面,张有路也想出差回来玩玩电脑游戏,放松放松,现在比较火的《半条命》,他很想玩玩,还有《重返德军总部》,也想尝个鲜。 显然,张有路已经从买房后的资金焦虑中解脱出来了,小李也脱离了每个月两千多的死工资,两人的收入加起来即便在成都也算是中间位置。 1月25日,杨舒力“放寒假”后回到重庆,这是他最后一次放假。 虽然刚回来的一天仍然按学生和寒假对待,但第二天晚上,三人在桌上吃晚饭时,杨舒力拿出了那张写着他名字的《四川时报》。 秦华玉和杨升元两人脑袋凑在一起,看着这篇报道。 杨舒力优哉游哉地吃着菜,对杨升元和秦华玉这代人,报纸仍然有权威地位,一篇两千字的报道,比杨舒力费两个小时口舌效果好。 上了报纸,相当于组织认可,组织都点头了,说这是新时代新气象,你两个下岗再就业人员还有什么好逼逼的。 “什么意思,同名同姓?”秦华玉看了一半抬头问道,杨升元仍然埋头看着。 “不是,就是写的我。”杨舒力说道。 “我不信,你不是才放寒假嘛。”秦华玉说道。 “都是装的,主要是怕你不接受,现在不想再装下去了。”杨舒力说道。 “为什么不读书?你将来文凭都没有哦。”秦华玉说道。 杨舒力解释了他的理由,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