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8节 (第1/3页)
卫瑾瑜虽然已经拜入顾氏门下却是第一次进来虽然怀着心事也禁不住抬眼打量起四周林立的书架和其间堆放如山的书卷。 当真是浩如烟海非震撼二字不能形容。 书阁正中,挂着顾氏历代先祖画像上方挂着一面匾额,书“文、行、忠、信”四字。显然,这便是顾氏一族立身处世之道。 顾凌洲负袖站在一侧,道:“所有顾氏弟子,拜师之日,都要到顾氏历代先祖画像前敬一柱香,你入门仓促,未行此礼,今日便补上吧。” 卫瑾瑜应是,走上前,从案上拿起香,点燃后,撩袍跪落,对着前方一排画像恭敬拜了三拜,方将香插进香炉里。 顾凌洲没有叫起,而是盯着悬在高处的匾额问:“你且说一说,这「文行忠信」四字,当作何解?” 卫瑾瑜也抬起头,望着那方在缭绕香烟中散发着古朴之息的牌匾,道:“出自孔夫子之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为孔夫子教导弟子之法,亦为君子四教。” “那你再说一说,君子四教,当以何为主?” “孔夫子将四教并举,由浅入深,并未言明主次,但程子有言,‘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应当……是忠与信。” “应当?”顾凌洲视线落在少年身上。 “不提程子之言,那你觉得,这四教,应以何为主?” 卫瑾瑜沉默片刻,答:“弟子以为,应当以行。” “理由。” “文而能知,知而后行,而忠信发于心,最终亦要通过‘行’来印证。故而在弟子看来,君子四教,应以行为主。” “忠信发于心,而心为行之本,立心不正,行如何正?这分明是狡辩之言。” “心虽为本,却不可窥伺,口蜜腹剑便是此理,行虽能矫饰一时,却不能矫饰一世,若立心不正,自有行为败露之时。这朝中百官,人人都称自己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然而真正需要舍身报国之际,又有几人敢真的站出来。” “你放肆。” 顾凌洲皱眉:“看来,在你眼里,本辅也是这等冠冕堂皇之徒,是么?” “弟子不敢。” 卫瑾瑜垂目,正色道:“师父品行,天下皆知,弟子怎敢出言诋毁。弟子只是觉得,人心是这世上最不可测的东西,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如师父一般守心如一,言行合一。” “正因如此,身为顾氏门下弟子,你才更当立心守心,时刻将忠信二字铭于心中,不被外物外人所扰。你的玉尺何在?” 顾凌洲忽问。 顾氏子弟,以寒玉尺为证,玉尺都是随身携带的。 卫瑾瑜自袖袋中将玉尺取出,双手呈上。 顾凌洲又问:“知道这柄玉尺作何用途么?” “知道。” 卫瑾瑜眸底一片平静:“玉尺,亦为戒尺。弟子佩戴于身,如身负师长教导,需勤勉上进,戒骄戒躁,时时修心自省,凡违逆族规的弟子,师长皆可以玉尺训之。” 卫瑾瑜将手抬高了些。 “弟子有过,辜负了师父教导,请师父责罚。” 顾凌洲接过尺子,望着乖顺跪于下首的少年,和那副坦然领罚的姿态,目中复杂之色更甚。良久,却是放下尺子,道:“你入门时间尚短,若真要追究,也是本辅疏于教导之故。最近凤阁和督查院的事,你先不必再管,就待在这藏书阁中,好好读几日书,仔细想想何为忠信。等想明白了,再来见我。” 卫瑾瑜一怔。 等后知后觉抬起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