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1节 (第1/2页)
顾凌洲皱眉。 “之前户部不是申请卖了一批贡缎么?” “是,但弟子听说,那一百万两银子都被挪作了他用,其中一大部分便是补发拖欠的官员薪俸,还有一部分,用作了长公主祭礼、良辰宴。” 顾凌洲久在朝中,自然一听便明白其中关节。 这也是他再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大渊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大厦,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摧折中,已经如此残破不堪,摇摇欲坠。 他虽坐在书阁一隅,甚至已经听到了房梁深处裂纹一寸寸裂开的声音。 顾凌洲问:“良辰宴还未开始罢?” 杨清回道:“尚有半月之期,只是按着惯例,户部已经提前将款项拨出。” 顾凌洲直接站了起来。 杨清跟着站起来,问:“师父是要?” “进宫,面见陛下。” “从今年开始,良辰宴的款项,必须从户部划掉。” 顾凌洲径直吩咐顾忠去准备朝服。 杨清略显担忧道:“如今的户部尚书是卫嵩,他既已做主将银子拨出去,想让世家再把银子吐出来,只怕不易。而且——师父如此做,恐怕要得罪整个上京的世家大族。” 这间隙,顾忠已将朝服捧来。 “都已闹出人命,这笔钱,世家不想吐也要吐。” “至于得罪人的事,这些年本辅做的也不少了,不差这一桩。” 顾凌洲将臂伸进紫色朝服内,平淡而不容置喙道。 “那弟子陪师父一道过去。” 杨清道。 ** 天盛帝并未着明黄常服,而是穿一件素色道袍,正在殿内斋戒,听闻顾凌洲过来,亲自迎出殿外。 “阁老还在病中,有何事直接让人递个话与朕便是,怎么还亲自来一趟?” 天盛帝关切道。 顾凌洲恭敬行过礼,道:“臣无碍,今日过来,是有要事请奏。” 天盛帝颔首。 “阁老入殿吧。” 又吩咐曹德海:“给阁老看座,再让御膳房煮一盏姜枣茶过来。” “先不必忙。” 顾凌洲阻止了曹德海,直接开门见山道:“户部的事,陛下已然听说了罢?” 天盛帝点头,露出沉痛色。 “户部亏空如此,着实出乎朕的意料,到底是朕无能。” “陛下不必如此自责,此事表面上是户部责任,根源却不在户部。臣今日过来,便是想请陛下拟一道旨。” “阁老是指?” “让世家退还良辰宴款项,且自今之后,所有世家宴饮游乐活动,都不得从户部划款。” “阁老此法朕也想过。” 天盛帝沉吟须臾,道:“朕可以拟旨,但让世家归还款项,恐怕不易。” 顾凌洲正色道:“陛下秉性宽仁,这是好事,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再由事态蔓延下去,动摇的不止是民心,还有江山社稷。” “眼下形势,还当以稳固民心为主,让锦衣卫随传旨太监一道过去,若世家拒不归还款项,直接让锦衣卫以抗旨罪缉拿入狱,臣会另派督查院御史随行,监管此事。” 天盛帝眉头舒展些许,缓缓一笑,道:“阁老思虑周全,再好不过,朕同意,就依阁老所言吧。” 顾凌洲又道:“良辰宴的款项,即使追回,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扭转户部亏空现状,还须想一个长久之计,从根源解决问题。” 天盛帝隐约感知到,今日这场谈话,此刻才真正进入主题,顿了顿,问:“阁老的意思是?” “穷则思变。” 顾凌洲神色肃然。 “陛下,大渊,也该变一变了。” “户部连年亏空,除了天灾人祸影响,更大的原因在于世家侵吞良田,瞒报田亩数量,导致各地上缴的田赋一年比不上一年,如此下去,别说户部,只怕整个朝廷都会被掏空。这些年,朝廷虽然年年丈量田亩数量,编制成鱼鳞图册,但都是由世家主持,其中内幕手段甚多,丈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臣想,朝廷应该对全国田亩再进行一次清量了,且由督查院、北镇抚与户部一道主持,以防弄虚作假。” 顿了顿,顾凌洲道:“天盛三年时,臣记得,凤阁也是联合三司进行过一次清量的。” 这话一出,不仅天盛帝,连侍立在一边的曹德海都神色一变。 天盛三年时,大渊的确进行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