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6节 (第1/2页)
“那裴尚书说说,这石碑到底在警示何事?” 说话之人正是裴氏家主,工部尚书裴行简。 裴氏如今在朝中元气大伤,只剩裴行简这个工部尚书还在苦苦支撑。裴行简会与卫氏过不去,实在太正常不过。 裴行简不紧不慢道:“既是上天警示,自然要细细查证,才能知晓真相。那块石碑便是由我家中佃户在劳作时发现,现已运至延庆府县衙里,据家中管事禀报,石碑颜色与其上字迹皆古旧,非十数年沉积不可成,就是碑是旧碑,字也绝无做旧可能。首辅不如派人去仔细查看。只是此事如今已经传遍上京,若不查出一个真相,恐怕难安民心。” “巧,真是巧啊。” 卫悯面色沉怒。 然而也明白,此事既已沸沸扬扬传扬开,朝廷便绝无坐视不理的理由。 便一拱袖,朝皇帝道:“陛下,臣以为,应该立刻调遣京营精锐,前往延庆府查证此事,好厘清真相,消灭谣言,抓住幕后主使。” 天盛帝点头。 “首辅思量周全。” 顿了顿,又吩咐章之豹:“事关重大,你也带人去一趟吧。” 章之豹自然明白皇帝意思,应是。 祭礼继续有条不紊进行,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彻底结束。天盛帝与一直站在殿中主持仪式的礼部尚书梁音道:“今日有劳爱卿了。” 梁音恭声道:“一切皆是陛下统筹得当,臣不敢居功。” 皇帝欣慰笑了下,没有说话。 只是与今日突然天降神迹的神秘石碑一般,今日这场祭礼,似乎注定了不能平静结束。 在百官准备辞别皇帝离宫之际,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忽然自宫门方向传来,响彻整座皇宫。 百官神色齐齐遽然一变。 站在官员之首的三位次辅也在一霎间停住步子,神色凝重往鼓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因在宫城之内,能发出如此动静的鼓声,只有一个—— “是登闻鼓!” 很快有官员说出了答案。 登闻鼓,只有有大冤不得雪时,才会被敲响。 但自从十年前,一名大学士连同数百学子被杖毙鼓下后,这面曾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鼓,再也没有响过。 十年后,鼓声再度响起。 在十年前,长公主死之日。 皇帝面孔雪白,仿佛想起往事,出了很久的神,才道:“登闻鼓响,必须朕这个天子出面受理。” “没错。” 卫悯冷漠接过话。 “但有一个前提,鸣鼓者,必须先受一百杖。” “若还有命活着,才能面见天子。” 皇帝道:“是啊,朕险些忘了这个规定,那便依规矩——” 皇帝话没说完,前去查看情况的刑部官员神色异常折返了回来,低声禀道:“陛下,首辅,鸣鼓之人,已经先一步到大理寺领了一百杖。” 百官纷纷露出诧异色。 卫悯则紧皱起眉。 皇帝默了默,问:“鸣鼓者何人?” 官员回道:“是一个妇人,下官亦不认识,只说是为亡夫鸣冤。不过,那些百姓听闻消息,佩服这妇人的气节,都涌到了宫门外,等着陛下为那妇人做主呢。” “陛下。” 一直沉默的顾凌洲凝重收回视线,正色道:“登闻鼓响,非同小可。” “鸣鼓者既已按照规矩受刑,就请陛下审理案情吧。” 天盛帝点头。 “阁老所言甚是。” “诸位爱卿,便随朕一起,去一看究竟吧。” 众官员跟在皇帝仪驾之后,跟随皇帝一起登上宫门楼,放眼望去,果然宫门前人头攒动,围观人群被守卫持长枪拦在外围,而正中间的空地上,则跪着一个身上满是血色的妇人。 妇人手中举着供状,见皇帝露面,强撑着跪直身体,仰起头,高声道:“民妇吴氏,为亡夫虞庆鸣冤!求陛下还亡夫一个公道!” 第174章 看侯王(二) 现场一片死寂。 唯妇人泣血悲鸣般的喊冤声响彻天地。 站在城门楼上的百官心头几乎同时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虞庆之妻?!虞庆之妻不是已经死在督查院大狱里了么怎会出现在此地?!” 终于有人发出惊天一问。 无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议论声四起,站在七卿之列的户部尚书卫嵩盯着吴氏面孔,双目阴沉不掩惊疑,卫悯已厉声道:“罪妇之言,如何能当得真来人将罪妇拿下!” “且慢。” 工部尚书裴行简再度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