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4章 (第1/2页)
而即便是各个世家望族,也只能有选择地为自家族中一二郎君经营名声。 一是经营名声的成本不菲,哪怕是世家望族,能支撑得住九个十个的成本支出,却支撑不住二十个三十个的名声经营成本支出。 世家望族家底再厚,也经不住这样的挥霍。何况,除了经营名声以外,在为自家儿郎铺路的其他事情上,也仍旧需要大批银钱的花费。 他们也需要为后面的事情考虑。 二是现实不允。一个望族世家,只一代中就出九个十个名士,那两个望族世家,三个望族世家,四个望族世家乃至数目更多的望族世家呢? 整个天下,三十年一代里,到底能出多少个名士? 这天下中,能有那么多的官位安置这些名士吗?皇族司马氏,能答应匀出这么多的官位来分给这些世家望族吗? 所以,一个世家望族,能够推出来站在天下人面前,站到中枢朝堂中接掌官位的,不会多。 但是,世家望族里,除了田地、知识这些东西以外,最多的又是什么呢? 人。 一个中等的世家,只是记名族谱的族人,就有近两千数。 近两千数族人的世家里,只能有九个十个人入仕。 除了这入仕的九个十个人以外,剩余的近两千数族人呢? 纵有天大抱负,纵有满腔才华,他们也只能隐在田野,入不得朝堂。 这,就是如今的世道。 相比起得到族中资源倾斜,帮忙经营名声的寥寥几位郎君们,其他同一辈分的郎君,其实都是被家族放弃了的人。 不,不只是放弃那么简单。他们很多时候,还会被家族拎出来,成为那位得到家族资源倾斜的郎君的垫脚石。 遥想当年让梨的孔融。 他的那两个兄长,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 明明还只是小儿,却以孝悌声名传扬海内,真的就是因为孔融的孝悌触动了天下人吗? 并不是,是因为孔氏出手了。 他们选中了孔融,于是孔融的那两个兄长,便只能成为孔融的背景,成为他的映衬。 这就是世家望族。 这个世道里,嫡支与嫡支,大不同;嫡支与旁支,更是不同。 要想翻身,唯一的机会是修行。 修行境界的每一次跃迁,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更易命数的机会。 但修行破境,也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资质寻常的那些郎君们来说,更是如此。 而,这天下里,偏偏就是庸人更多。世家望族里的郎君们,也没有多少例外。 这些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