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越娘子重生儿,春风十里伴崽行 第167节 (第1/2页)
真正原因彼此心知肚明,说没有仇恨是假的。 好在来的是严氏,若今天来的是刘氏,恐怕在看见自己的第一时间就要咬人。 安春风觉得银子真是好东西,既能让人目无法纪、丧失理智,又能让人遵纪守法,头脑清醒。 严氏能撇下唐家小叔子的血海深仇,跟自己坐在一起,还是银钱的功能拓展。 一月三十两银子看起来不多,也就是唐大郎当官的俸禄翻两倍,是京城中普通人家的全年收入。 成本风险又几乎为零。 为了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严氏这个当家主母就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要“撮合”唐玉书夫妻关系和睦很容易,第二个条件相比之下更难。 萍姨娘跟着唐品山二十多年,以前都是温柔体贴百依百顺,现在突然要放妾书,肯定不好办。 不过安春风也不急,她等得起,萍姨娘也等得起。 杨宗没有干闲着,反正准备一年半载的耗下去,安春风就替他找了活计。 出身乡土人家,杨宗不识字,倒是跟着大姐夫学过几天木匠手艺,安春风让他去跟自己有合作关系的木器店当学徒。 余家木器店是世代相传的老店,质量好,脑子灵,生意做得不错。 他们从安春风这里得到沙发这个新式家具的图纸,大梁朝多的是能工巧匠,他们利用棉胎舒适度,大量棕绳、竹片木板和杠杆原理增加弹性。 虽然没有金属弹簧的强大弹力,但这种软硬兼顾的感觉,比硬硬的木榻和竹床舒服多了,深得老人喜欢。 而且功能上能坐、能卧,能拼接,样式变化很大。 再用布料刺绣包装就是一件艺术品,顿时给京城家具打开一条新路。 一时间订单蜂拥而至,银钱自然也是不会少,生意兴隆,安娘子要送一个学徒来,余老板毫不迟疑就收下。 杨宗现在有活干又有住所,他就踏踏实实等着姑姑离开唐家。 半个月过去,大理寺审案结束时,皇帝的亲农活动也终于结束,金湛随驾回城。 他第一时间就来了梨花巷。 玉嬷嬷和宁阿婆准备一大桌丰盛饭菜接待。 才半个多月不见,金湛黑瘦了些,而且神情也更冷。 饭后两人独处,安春风忍不住问:“怎么又瘦了,好不容易才养胖点,是不是皇上这几天拉你干活,还扣你饭?” 金湛摸摸自己吃得微突的肚子,瞥她一眼却岔开话题:“今天菜不错,就多吃了些!” 安春风抿唇,这又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吧! 自己以后跟金湛说话得注意一点,一不小心就捅着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金湛的事不能问,安春风就自顾自说起自己跟玉嬷嬷和秋水要办的服装作坊。 安春风道:“我们准备开一家大型服装城,里面各种衣服都有。 从普通衣料到高档布料。衣服也从粗布麻衣到绫罗绸缎,满足各种层次的要求。” 金湛不懂生意,他只端着消食的山楂水喝着,默默听安春风的鸿图伟业,偶尔才问一句:“粗布麻衣有人买?” 大梁女子都要学女工,做衣做鞋是基本工,只是手艺高低有区别。 原身安氏也会做针线的,属于勉勉强强那一类,更多是在打络子。 要买衣服必定都是银钱不错的人家,没有谁要买粗布麻衣。 安春风笑:“货栈那边,那些南来北往的商队身边可没有带娘子,他们的衣服破了烂了除去自己缝补,还是需要买。若我的服装城里有,他们不也就方便!” 金湛想想也是,可粗布麻衣价格便宜,一件的利润太低,怎么有人会做? 安春风掰着指头给他算:“我的布料买得多,可以直接从产地进货。 雇工用得也多,工钱可以从牙行打折。一件衣服不挣钱,可十件就能挣。 最重要的是,大家会知道,这里的布料便宜,各种价位都有,就会过来。” 这还是玉嬷嬷前些天说出来的事,她认为货栈也是一片客源,不需要只盯着高门大户。 干活的人衣服破得快,又舍不得钱添新衣,都是缝缝补补,补丁叠补丁。 不如投入一些价廉物美又耐磨的布料,不图挣钱多少,可以给服装城赢些好口碑。 她这话才说出来,安春风就积极叫好,连夸玉嬷嬷真是心善又细致,怎么就能想到那些平民百姓,自己是不如的。 听到安娘子的夸赞,玉嬷嬷却是但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