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_第13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第2/2页)

囊相授。考虑到赵眘的年龄,韩世忠指着天幕上的《美芹十论》,循循善诱:“您最喜欢哪一篇?”

    赵眘思索片刻:“我最喜欢《详战》。”

    《详战》是辛弃疾提出的具体战斗计划。他把金国比作人的身体,认为山东是首,中原为身,关陕为尾。进攻金国,就要以头部为突破口,得到山东,河南唾手可得,金国之燕京就岌岌可危。赵眘说喜欢《详战》,正是喜欢这份战斗方案的明确性。

    韩世忠笑了笑,他没急着点评赵眘的观点,慢悠悠道:“张浚将军倒是主张从关陕入手,得到关陕,就能东出函谷,剑指中原。”

    赵眘一愣,表情顿时变得苦恼。

    “岳飞将军则主张先进攻汴京和洛阳,如此一来,就能尽收河南、直捣黄龙。”

    赵眘眉头紧锁,神情越发纠结。

    韩世忠微微一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若是您用兵,您会听谁的建议,让大军先攻哪地?”

    真是幸福的苦恼——有这么多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那陛下你要听谁的呢?

    赵眘果不其然被难住了。位都是南宋有名的忠臣能将,一个是生于金国,知己知彼;一个是开国老将,经验丰富;一个是北伐英雄,战功赫赫……赵眘左思右想,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选谁的方略。

    赵眘长叹一声,认输般地望向韩世忠:“为什么将军们的策略都不一样?”

    韩世忠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先不论二十年后局势是否大变,就从几位将军自身来看,辛弃疾生于山东,岳将军是河南人,张将军则对四川最为了解。将军出战,自然会优先考虑自己熟悉的环境。”

    赵眘若有所悟,点了点头。韩世忠盯着他看了片刻,突然忍不住提醒:“其实选择哪一条路线进攻并不重要。辛弃疾之精华,在于《久任篇》里讲的……”

    “骤而胜,遽而败,皆不足以动其心,而信之专,期之成,皆如其所料。”赵眘闻弦而知雅意,眼神写满了坚定:“其贵在恒。”

    “不错,”韩世忠点了点头,眼底闪过一丝欣慰,“无论胜败,都要坚持北上!

    “我会的!”赵眘握拳,重重点头。

    “但不要操之过急,”韩世忠想起隆兴北伐的惨败,又赶紧补充了一句。

    “多听听张将军、陆游和辛弃疾的建议……尤其是辛弃疾,他那个时候刚从金国归来,对金国形势更为了解,若要北伐,您可任他为张将军的参谋。”lt;/divgt;lt;div id=quot;linecorrectquot;gt;lt;hrgt;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spangt;传送门:好书推荐 | 爽文  title=无cp target=_blank>无cp

    lt;/divg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