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章 (第2/2页)
不无可能。”韩世忠微笑起来,“不过斩尽杀绝并非良策。若建国公有此雄心,倒也可以效仿唐太宗。蒙古此时尚未立国,成吉思汗也还未出生。若能早日收服蒙古人心,将这‘上帝之鞭’收为己用,到那时候,大宋疆域又何止中原,甚至还能剑指那个欧、欧……” “欧洲。” “对,欧洲!” 听完韩世忠的谆谆教诲,少年赵眘目光灼灼,摩拳擦掌。此刻,一个伟大的计划就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那么说回北伐——到了此时,主战派的元老们逐渐去世、凋零,如虞允文、张浚、叶衡等,早已作古。辛弃疾虽赋闲在家,但因其坚定的抗战主张,以及曾有过金戈铁马的实战经验,受到人们拥戴。 此时,辛弃疾俨然成为了没有职衔的主战领袖。正如朱熹的门生黄榦所言:“明公以果毅之资,刚大之气,真一世之雄也。”辛弃疾的威望令韩侂胄对他不敢等闲视之,他想要利用辛弃疾来巩固自己的权柄,进而实现他的野心。】 【尽管辛弃疾对韩侂胄素无好感,但在北伐这件事上,他还是坚定地站在韩侂胄阵营。辛弃疾在赴任前,于浙东与陆游结识。陆游虽然年长辛弃疾十五岁,但在早婚早育的古代,他们其实算是两代人。与辛弃疾一样,两人都是顽固的主战派,且都于诗词有所造诣,虽未见面,但他们其实早已互相倾慕。 得知辛弃疾即将参与北伐,年迈的陆游兴奋不已。他虽不能亲临战场指挥杀敌,但由自己的朋友实现北伐宏愿,也足以让其感到欣慰。怀着激动的心情,陆游作了一首24句168字的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其送行。 诗中,他先是称赞辛弃疾政治才能:“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历史上的名相管仲和萧何,在辛弃疾面前也甘拜下风,随后又极言祝福辛弃疾北伐成功,希望好友所向披靡:“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但正如陆游对辛弃疾的了解和认同,韩侂胄也对辛弃疾资历深厚、威望高俊、性格倔强、难以驾驭的特点认知清晰。有才惹人妒,小心眼的韩侂胄并不想让辛弃疾抢走他的风头和功劳,所以在简单利用完辛弃疾后,甚至还没等北伐开始,他便迫不及待地过河拆桥,在宋宁宗面前多次进谗言。 恰在这时,辛弃疾推荐过的一位官员犯了罪,韩侂胄抓住机会,找了借口将辛弃疾连坐,追究他举荐不当。可怜的辛弃疾满腔热血还未一展抱负,便被降官贬职,迁任隆兴知府。lt;/divgt;lt;div id=quot;linecorrectquot;gt;lt;hrgt;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spangt;传送门:好书推荐 | 爽文 title=无cp target=_blank>无cp lt;/div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