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8节 (第2/2页)
可能比较好奇吧,但奴婢觉得五福晋并没有恶意。” 宜妃轻点了点头,这倒是没错。 在这宫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点子东西她还是能瞧出来的。 罢了,可能就像喜珠说的那般,只不过是年纪小,看什么都好奇吧。 宜妃顺手接过喜珠递来的茶抿了一口,思绪也不由地发散开了。 从方才来看,老五福晋目前瞧着倒是个好的,但这些年,她也是真被科尔沁的女人弄怕了,一想到今日自己的表现,又有些不满意了。 今日事出突然也是她慌了阵脚,日后定是要端起婆婆的款才行,可不能让这个科尔沁的儿媳妇轻视去了,宜妃暗暗想。 翊坤宫东配殿,郭贵人的住处。 从宜妃那出来后,四公主便直接跟着郭贵人回了她的寝殿,说起来她们母女俩也有几日未见了。 在这宫中,不管是阿哥还是公主,年岁稍稍大一些便要搬到兆祥所去住,阿哥再大些房里有了伺候的人,则还要再搬去阿哥所。 四公主拿着安清送她的钗子爱不释手,这样式可真是新鲜啊,难道是科尔沁那边的样式? 郭贵人一脸温柔地看着女儿:“莫雅里,喜欢你这个五嫂吗?” 四公主点头,“嗯,喜欢,五嫂说话有意思,还没有架子,和她相处很舒服。” 说罢,她又补充了一句,“和宫里科尔沁来的那些娘娘不同。” 郭贵人微微颔首,“那有空多去你五嫂那里转转,她从蒙古这么远嫁过来,对这宫里不熟,也没什么相识的人。” 四公主也没多想,满口应了下来,“额娘,你和姨母放心吧,我会多去陪五嫂的。“ 郭贵人轻摇了摇头,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她这傻姑娘是完全没懂她的意思啊。 大清的公主基本都逃不过抚蒙的命运,四公主自然也不例外,去年皇上已经下旨,让她下嫁到喀尔喀蒙古和亲。 再过几个月,就到了四公主出嫁的日子,喀尔喀蒙古远离京城数千里,她的莫雅里虽贵为公主,但嫁过去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她又怎么可能不忧心。 郭贵人让四公主同老五福晋交好,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她担心,若是莫雅里在喀尔喀真有什么事,等传到京城早都晚了,反而是科尔沁那边离喀尔喀蒙古近上许多,倒是还能照应上一些。 郭贵人一腔慈母之心,但转头瞧见四公主没心没肺的样子,又默默叹了口气。 罢了,以她的性子,若是真让她带着目的去接近老五福晋,她定会别扭,这样反倒会适得其反。 * 回到阿哥所,胤祺直接去了前院书房,安清领着紫苏回了后院。 院子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在等着她,当务之急便是要先熟悉熟悉她这院子里的人。 身为福晋,安清是能带陪嫁侍女进宫伺候的,按照定制她带了四人,除了紫苏和翠柳外,还有两个分别是麦冬和春晓。 她们四人平日里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每个人的性格和擅长的东西不同,却都能独当一面。 紫苏性子稳重,做事周全,统管安清身边大小事务,同时也负责掌管着她的小金库。 翠柳性子活泼,社交能力很强,最擅长打听各种消息。 春晓则擅长厨艺,这些年可谓是被安清锻炼了一身本事。 没办法,蒙古饮食太单一了,偶尔吃还行,长年累月她实在是适应不了,只能各种‘脑洞大开’的点菜了。 好在春晓在厨艺一途上悟性很高,基本她能描述出来的她都能慢慢琢磨出做法。 至于麦冬,和她们三人不同,她们是从小跟在安清身边长大,麦冬是十几岁才来的。 除此之外,麦冬是汉人,据说是因为家里人得罪了他们当地的地头蛇,早些年跟着祖辈逃难到了关外,后来家里长辈重病没有银钱买药材,她便自卖为奴,被安清的阿娘买了来,送到了她的身边。 麦冬家里世代习医,她自小便跟在家中长辈身边,耳濡目染也算是小有所成。 按照安清的意思,她本是不想带麦冬过来的,想让她留在她阿娘身边照顾,但她阿娘怎么都不同意,说是深宫之中勾心斗角防不胜防,有个懂些医术的丫鬟在身边才能放心。 回到屋内,安清第一件事便是让人先帮她把身上繁琐的福晋吉服脱了下来,换成了常服,身上顿时觉得轻快了许多。 “格格,奴婢都打听清楚了,据说咱们院子里这些人都是主子爷亲自从内务府挑选的。” 从昨日过来翠柳就没闲着,现如今也算是把这院里的里里外外的情况摸了个遍。 安清闻言挑了下眉,胤祺选的? 也好,这些人既然经过了他那关,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筛选掉旁人埋的钉子,用起来倒也能放心些。 至于怎么用,如何用,安清这些年在御下方面倒也算是有些心得。 总结起来就十二个字,知人善用,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安清让紫苏把人都叫到了前院的空地上,除了那些粗使杂役外,宫女有四个,太监则有六个。 这比例应是考虑到她会带陪嫁侍女过来的缘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