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_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14节 (第2/3页)

力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借用更多的人力量。

    若是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让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那些相对科学些的种田技术,也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们人受益。

    至少在天灾之外,不要再遭遇那些本来能够避免的减产绝产的事了,也让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有机会活下来,也能吃饱饭,那她自是乐意的。

    安清看着胤祺,意有所指道:“但这样的话,你可能就要有些麻烦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胤祺在前朝怕是更要多加避嫌,小心行事了。

    “没事,你都不嫌麻烦,我那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胤祺笑着摸了摸安清的头,笑道:“放心吧,我能应付,你尽管做你想做的事便好。”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而且,能帮到更多的百姓,再麻烦,也是值得的。”

    这话算是说到安清心坎里去了,这事对胤祺麻烦,对她而言自也是麻烦的,但却值得。

    两人对视了一眼,会心一笑,很是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这世间许多事能不能做,取决于值不值得,而不是麻不麻烦。

    翌日,按照原定计划,康熙带着众人继续南巡,于三月二十二日到达了杭州,孤山行宫。

    康熙这次倒是没功夫拉着太后四处游玩作秀了,他一到杭州就忙得脚不沾地,召见了当地了官员,处理了些事务后,还带着众皇子检阅了杭州驻军。

    而安清则再发挥了她导游小能手的水平,领着太后和宜妃游遍了杭州,此次她们游玩小分队则再次体会到了旅游的乐趣。

    西湖划船游了,灵隐寺也去拜了,还去了断桥、苏堤看桃花盛开等等,行程安排依然是不紧不慢,反正主打的就是舒适随意,且尽兴。

    而此次在杭州一共待了五日,众人便再度返回了苏州,然后,于四月初十,康熙领着他们一行人到达了江宁府,住进了康熙另一位小老弟曹寅的府上。

    第74章 五福晋74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选择住在曹家的府邸,这在康熙看来,是对曹家恩宠的一种表示,第二,也是为了不落人口舌,博得一个好名声。

    ‘对曹家的恩宠’这点倒是好理解,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能够住在臣子的家中,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毕竟,皇帝也不是什么臣子家都住的,其中必须满足的一条便是,他所居住的臣子家,必须得是极其信的人,曹家便是如此。

    就像是之前东巡,途径盛京之时,为了表示对宜妃的恩宠,康熙便选择住在了宜妃的娘家,也就是三官保的家里,当时不管是在后宫中,还是在盛京的官宦权贵之间,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至于那第二点嘛,康熙向来爱惜自己的名声,每次出门都是轻装简行,就是不愿在民间留下个‘穷奢极欲’的形象。

    这也是他数次南巡都选择住在曹寅家的主要原因之一,曹寅是康熙的包衣奴才,他住在自己的奴才家里,那一概吃穿用度再怎么奢华旁人也诟病不得什么。

    而且,曹家还有康熙的乳母孙氏在,他住在自己乳母家,自也是能博一个顾念旧情的好名声。

    御舟行驶进江宁府,从码头上岸后,康熙领着众人一路来到了曹家。

    进门后,安清等一众女眷则被人先各自带去安顿,而康熙则带着众大臣和皇子去了前厅,随行的还有江宁府的地方官员。

    曹寅则带着家人前来拜见,其中便包括其母亲孙氏,他搀扶孙氏上前行下跪之礼,康熙却直接拉住了孙氏。

    “嬷嬷,都是一家人,不用多礼。”康熙扶着孙氏的胳膊,很是亲热地送她入座。

    在场众人面上虽未显,心中却是惊讶,能被皇上称为一家人,可见曹家在其心中地位便不言而喻了。

    然后,就在众大臣还没缓过神时,康熙这边扶着孙氏坐下了,只见他突然转过身,对着屋内一众大臣介绍道:“这是吾家中的老人。”

    无疑,这话一出,不管是那些从京城随行而来的大臣,还是江宁府当地的官员,他们对曹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特别是江宁府本地的那些官员,此时对曹寅的态度也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日后对曹寅以及曹家人的方式。

    *

    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