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第2/2页)
回家,孤独终老。 “无论如何,我都想为三位乡主与宁侯夫人争取一线生机。”袁盎备好各项文件后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于是向卫绾拜道:“儒家奉周礼,明尊卑,但也应人情,讲道理。” “吾为官吏后虽按礼行事,恐有僭越,可在入仕前却是以匡扶弱小为己任,绝天下不公为夙愿的楚地游侠。”袁盎的表情愈发肃穆,导致卫绾也放下刀笔地与之正礼。 “前有先帝开恩,今有天子赐福才令丝(袁盎的字)以盗贼出身却位列大夫。” “倘若丝在此时对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的处境置之不理,那丝便无颜面对入仕前的自己,无言面对游侠时的自己,更无言面对匡扶弱小的自己。” “还请卫公助丝一臂之力,不要令恶人脱罪,苦主承受莫须有的骂名。” “这是自然。”卫绾与袁盎同为儒生,又互相仰慕对方的人品,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但此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若是要判刘定国有罪,而且还是罔顾人伦的大罪,就得有无可争议的人证出面指控。 除非…… “乡主控燕太子蒸其庶母,辱其弟媳,玷污其女……可今日只见三位乡主与宁侯夫人,未知燕王的姬妾里谁为苦主。”袁盎眼珠一转,随即说道:“吾等代天子出行自是没有夫人相随,所以还是拜见宁侯,请宁侯之母出面打听,以探苦主。” 第53章 虽说刘启不想见刘瑞那张糟心的脸,可是想到自己的儿子里也就一个机灵鬼,刘启这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在私底下嘀咕道:“十一个儿子里合着只有一个还凑合。” 刘启拢着手,明明还有一堆竹简要批,可是因为懒劲儿上头,他便想去活动筋骨。 结果这么一放松就想起一些不好的事。 比如他那糟心的儿子。 又比如在自己面前死鸭子嘴硬的晁错。 刘瑞走后,刘启趁热打铁地召来晁错,试图借模糊的信息逼出晁错与刘瑞的关系,至少得让后者道出刘瑞在高庙事变后扮演了什么,以及与晁错做了什么交易。 虽然从审问王田两家的郅都到刘启派去的密探都没能查出刘瑞与晁错有所交往,可是查到昌平长公主收留了赵子鸢的家人时,刘启便笃信自己的直觉没错。 问题是刘瑞那小子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晁错讳莫如深至此,宁愿丢了官帽也不愿意如实招来。 “高庙事后,除了倒霉的奉常属官与莫名顶罪的内史属官,想必还有不少人被廷尉请去诏狱一叙。“刘启回忆起晁错的清理对象,发现既有外戚,也有勋贵,更有被举荐上来的寒门子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