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第1/2页)
父子二人同在北宫是件特别敏感的事。 刘瑞就是对墨家戴了十八层的滤镜也不可能让赵氏一门皆为重臣,所以在子鸢为椒房殿女史,赵非乐为太子门大夫的情况下,刘瑞给赵石子安排的是太子庶子的虚职,打算找机会将其外放出去。 “也该进行科举计划了。”刘瑞回来后任命几个太子庶子和舍人,又从少府,廷尉,以及内史那儿借了批小吏为太子门大夫的属官,好歹是让太子宫运转起来,没有因为几个重要职位的缺失而一团乱麻。 “太子家令也好,率更,仆,洗马,中盾也罢,早就不是《汉律》规定的样子,职能混乱到不忍直视。”刘瑞一边准备太子的祭天仪式,一面研究着太子宫里的重要职位,忍不住吐槽道:“知道的明白是选几百石的小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选相国呢!” 以太子家令为例,虽然创立时比照九卿中的内史,但却管着太子宫的内府,基本算是迷你内史 少府。而太子率更比照郎中令而设,但却和小一号的御史大夫一样有监督太子宫官员之责。 搞得刘瑞不知该称赞太子宫官员的能干,还是该骂制定法律的官员们尸位素餐,没有根据国家需求更进太子宫的配置。 难怪历史上的刘启父子要在官位上瞎折腾,光是九卿的名字就换了好几次,不仅把最多十二位的九卿改得面目全非,更是用内朝架空了三公的权利,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就这点来看,西汉的中后期内朝跟明代的内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 “我是要创造几个新职位去稀释这些小九卿的权利,还是把舍人发展成内阁或让四百石的属官进行交错分权?”刘瑞盯着随手画的太子属官树状图,唉声叹气道。 册立太子的仪式虽然只准备了半天,但是因为有例可循,加上刘启继位时不像先帝那样焦头烂额,所以少府、宗正,以及奉常的准备工作并不急促。待刘启与刘瑞祭天,于举行大朝会的前殿接受百官拜见后,由丞相申屠嘉宣读太后诏书,等刘瑞行礼谢恩后讲诏书交予对方,然后授玺印、绶带。 这个流程走完后,太子刘瑞要向上座的刘启单独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得到一句“可”的评价后起身谢恩,再带太子宫的属官行一次三跪九叩的大礼。和之前一样得到一句“可”的评价后起身谢恩,最后与全部官员一起向刘启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三次大礼结束后,官员回位,刘启向刘瑞讲了勉励的话由百官恭送回宣室殿,然后由丞相申屠嘉带领百官向站于王位之下的刘瑞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起身后与百官一起向太子刘瑞致贺。 大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