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第1/2页)
这样一来,即便是刘启如汉武帝般长寿,在动刘瑞前也得想想自己的名声,想想自己在读书人那儿的评价。 只是…… 万一那些学子,尤其是儒家和黄老学子如当年的淳于越那样不仅不给他面子,还要踩着他的面子成就一番美名该怎么办? 别忘了刘启之所以对儒家的态度非常别扭,就是因为汉高祖被儒家打脸的经历。 而跟儒家一样狂的还有在政坛上很有话语权黄老家。 大汉建立之初时,萧何等人可是把法家学子弄得连小吏都当不顺溜。 这群大佬没死前,就是给晁错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李斯般借着儒皮为官。 第85章 刘瑞不是听不进劝的人,相反,他在宫里宫外的名声都是“类其大父”,属于那种皇室贵胄里难得的好脾气。 但这不代表他是受虐狂,更不代表他喜欢去当别人的垫脚石。 事实证明,哪怕是伊尹,吕后那样的摄政者,张狂后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而在这方面,不是刘瑞针对谁,而是儒家确实很有发言权。 往远的说有在秦始皇面前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淳于越把天胡局打成一锅烂粥,往近的说有张释之让刘启在宫门外社死,坑死了他之后的大部分儒生。 现在因为吴王和淮南王的关系,无论是刘瑞还是刘启,亦或是先帝都在表面上对儒家持拉拢态度,同时暗示其它学说给力一点,不要让儒家在民间做大。 结果刘启使了那么久的眼色,就跟向瞎子抛媚眼似的打了水漂。 而这也是刘启知道刘瑞与墨家走得越来越近后毫不制止的重要原因。 比起因暴秦跌落神坛的法家,墨家的名声肯定是好了不少,并且也有“天下非墨即杨朱”的战绩。 既然黄老家和法家派不上用场,那就让墨家来吧! 墨家要是不行,还有农家,杂家,或是把让儒法黄老都避之不及的杨朱学给挖出来。 总之就跟任官一样,你不上,自然有想一步登天的人拼了命地上。 “李三,去孤的库房里取一份《道德经》给田公送去,然后同长乐宫的两位詹事打声招呼,就说孤明天要去拜见太皇太后和太后。”黄老家那边比较好解决,因为晁错和辕固生的关系,两宫太后在黄老家里的权威日益加重。只要搞定了太婆大母,再给田叔带个高帽或是是跟黄老家达成py交易,就能让第二难搞的学派退一步。 别忘了,替吕后保住樊哙的陈平和自污的萧何就是搞黄老学的。 至于儒家…… 刘瑞把字迹逐渐潦草的布绢扔进一旁烧着的燎炉里,瞳孔中映照着火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