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第1/2页)
为了方便干活,院里的女工穿着一种麻袋似的窄袖衣裤,甚至还在袖口串了细绳,用以绑住松松垮垮的地方。 刘启的眼睛到处瞟了下,只见在墙壁上用麻纸贴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八个大字。 而在织布的区域外还有个晒茶分包的区域,以及几个用于抄写先贤典籍的桌案。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上司,刘瑞也给工作的家人子和小黄门们设置了喝茶玩牌的地方,并且和官员一样都是五日一休,留出可以吃饭喝茶的时间。 刘启:……把我给整不会了。 宦官令瞧着皇帝的脸色也不知要不要通报太子,好在皇帝并未引起院内人的注意,只是在门口看了会儿便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合着孤给他的美女全被他当女工使了。”刘启的话里满是抱怨,但脸上却没一丝怒意:“这小子,真是让孤不知该说些什么。” 末了,还补充道:“但是那院子里的布局倒是挺有意思的。” 虽说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分工制,但是受限于管理经验的不足和技术上难以实现标准化,所以在很多领域里搞分工制还不如单干来得更有效率。 最经典的便是被后世传为最早拥有标准化的秦朝。 然而根据已经出土的战国武器来看,秦朝的标准化并非为了加快武器的生产速度,而是给工匠总结的成功准则。即便是将误差控制在几毫米内,那时的青铜零件也不能像现代零件那样随意替换,甚至需要责任制来保证不会用错零件。 “孤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人参与织布。”刘启在回去的路上闭目养神道:“而且她们用的织机样式和纺车样式也跟朕所熟悉的织机纺车截然不同。” 想起那大得离奇的复杂织机和脚踏式纺车,刘启睁开并不苍老的双眼,慢慢笑道:“靠着这群聪明伶俐的女子与墨家的高超技艺,太子怕是赚了不少” 然而刘启没料到的是刘瑞不是赚了不少,而是赚得已经影响到关中的布价,最后只能调走织布的家人子去抄书,以免让关中的其她女工没了活路。 “除去传统的麻布丝绸,要不试试羊毛制品和兔毛制品,还有鸭绒。”眼见天气越来越冷,关内外的黔首们已经开始收集麻枲芦花乃至柳絮填充衣物,避免冬日一睡不起。 当然,因为跟游牧民族相爱相杀了几千年的缘故,《诗经》里已经提到这时的人民会制粗毛短褐,不过碍于关中养羊的不多,而且那些粗毛短褐的上身效果堪比刑具,所以比起羊毛短褐,黔首们更爱洗净羊毛后填进衣服的夹层,制成古代的羽绒服。 “关中养羊的不多吧!”卫穆儿瞧着刘瑞眉头紧皱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