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第1/2页)
最重要的是…… 这两能当黑手套的都和张汤一样有远高于物质需求的精神需求,所以他们不贪,也迫切渴望得到皇帝的认可,从而实现退婚流男主的逆袭。 “大长秋那儿应该能在两三天内把符合要求的女官送来。”刘瑞停下执笔的手,吹了下未干的墨迹,缓缓道:“那些女官一来,加上李三精心挑选的小黄门应该能把内务班子给搭起来。” 刘瑞参考唐代的六尚局和明清的十三监,内务府把内务交给卫穆儿和赵子鸢统领的女官,李三统领的小黄门,以及负责太子内帑与公库金钱流动的太子家令。由太子家令的外采权来遏制内务机构的权利膨胀。同时也给负责监督太子宫官吏的率更用以监督内务程序和金钱流动的权利,要求他们不定期抽查内务和太子家令地账本,避免太子家令与内务左手倒右手地抽调内帑乃至公库的钱。 而在搞出检查机制外,刘瑞还强制太子宫上下学习阿拉伯数字,并且采用了复式记账法,直接把贪污的难度拔高了好几个level。 有些官员在进太子宫前就知道姓刘的难搞,但却没料到他们有这么……难搞。一时间,那些学了二十年先贤典籍的老古董们被迫习惯太子宫里的不同之处。 不过在刘瑞搞出复式记账和西汉版的活页账本后,刘启见了倒是十分喜欢,然后下令各地的官员们一一学习,甚至就此重修近年的一切账本,导致一些瞒不过去的官员们滑跪认错,麻溜地交出家产后带着全家滚去服刑。 当然,也有认错态度较好的高官没有被查抄家产,但是被他拖下水的会怎么招待他,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不出意外的话,父皇会借着此事让我去蜀郡或彭城郡避避风头。”刘瑞将墨干的麻纸收好,缓缓道:“吴国那儿要收网了。” 卜式带着关中的商人卖了那么多铜矿,买了那么多粮食,已经把江淮一带的铜价稳定在正常市场的一点五倍以上。与此同时,江淮一带的粮价也一降再降,几乎只有关中的百分之七十五。这在有点脑子,亦或是说,有点经济常识的人眼里都是很可怕的。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的冶炼业发展,而有着相当丰富的铜矿。那么在全球的铜价走高,粮食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它会干什么?自然是让更多的农民挖矿,然后扩大本地的采矿规模与冶炼规模。 而这铜价正如涨上的潮水。 若是在小范围内起起伏伏的倒好。 可一旦潮水褪去,那就是要人老命的事。 别的不说。 多出的铜矿谁来买单? 荒废的田地谁来复耕。 而在之前扩大的规模里所建立的各级市场又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