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 (第1/2页)
“您的妻妾儿女大都可以留在关中,只是您的庶长子得随临江国相与内史,中尉前往封地以安民心。” 说是安民心,实际就是搞个名头远程操控临江国。不过在以刘濞为首的老牌藩王一一伏诛后,无论藩地的王位上坐着成年藩王还是少儿王,都不过是关中架起的傀儡,毫无威胁力。 第200章 过继? 刘荣的脑子宕机了会儿,然后笑道:“如此甚好,甚好。” 过继到梁怀王膝下,他便不再是刘启的庶长子。如此一来,就算有人想借着他的名义叛乱,那也是师出无名。毕竟作为先帝之母的薄姬,刘氏的大宗皇帝,以及刘荣本人都同意这个过继方案。 那些想鼓动刘荣叛乱作案的又把刘启的其他儿子至于何地? 先帝切割齐国,分裂淮南国,把各地的小宗捞到京中做官,让藩王难聚同族之力后,在关中的底层没反前,反叛的既得利益者多了只会增加叛乱成功的难度。 可以说,刘濞用生命验证了先帝的高瞻远瞩,同时也让刘瑞有了参考对象。 抛开栗姬这个定时炸弹和立场上的被迫对立,刘瑞与刘荣其实没有生死大仇。 嫡庶之别在天在地在刘启,压根不是他两能决定的。 至于关系…… 刘启是太子时,刘瑞在宣室殿,刘荣在北宫;刘启当皇帝后,刘瑞先住椒房殿偏室,再去北宫开门立户,而刘荣则住长乐宫群殿和藩王府邸。兄弟二人别说培养感情,估计在假日之外都难以碰面。 “太子仁善,居然为我这没用的兄长殚精竭虑至此。”刘荣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说过刘瑞的不少好话,但是没有任何一次像今天这样感情真挚。 就连见过不少恶人的宦官令都好言劝道:“有太子这样的兄弟,确实是您的幸运。” “幸运吗?”感动过后的刘荣猛地想起尸骨未寒的栗姬,立刻被扑面而来愧疚感击倒在地:“孤这一生,哪里谈得上幸运二字?” 然后便是泪流不止。 瞧着陷入崩溃情绪的刘荣,宦官令也是难得善意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不愚不钝,难做长子。” 宦官令将哭倒在地的刘荣扶起,苦口婆心道:“生在皇家,不为吃喝发愁就是福分。事已至此,您又何必做个清醒人呢!” 刘荣抹掉脸上的泪痕,看着一副慈爱面容的宦官令,也是嘲道:“是啊!糊涂点好。” 糊涂点过,才能谋得平安顺遂。 ……………… “栗姬一死,大兄也不再是个大麻烦。”虽说刘启允许刘瑞在代政时暂住宣室,但是那些服侍刘启的又没走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