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第1/2页)
老霍头已经开倒车,弄了二十多个藩王,她不想继续往回倒。 经过众卿的商议,决定以比较温和的手法汉化他们。 允许鞑靼人使用汉姓,将他们分散安排到各个卫所中,如果有精通汉学的鞑靼人,可以让其当达官,帮助鞑靼俘虏融入社会。 她不信,好好的安生日子不想要,想要过以前没有温饱的游牧生活。 鼓励边城百姓善待他们,相互包容,互相融合。 她需要的是万民归心,不是甄别夷夏,双方互相敌视,最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伤害的还是百姓。 对于归附的外族将士予以优待,不压军功,只要给有军功也能升迁,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大小兵权,只要能维持当地的安宁。 当然这其中可能仍然会有一些偏见、敌意、歧视,双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鞑靼那边的部落民众要接受自己王庭被灭,被景朝打败。 景朝这边的百姓,要清楚他们已经拿下鞑靼,鞑靼人民已经成了他们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她相信,宽松的政策、优渥的待遇,会让那些鞑靼民众乐不思蜀,一心拥护景朝,过往朝廷对他们吝啬的各种茶叶、盐、丝绸、铁都会逐渐放开。 她的小愿望,就是未来能养得起一个五万骑兵的队伍,大愿望就是造出钢铁巨舰在海上浪。 作为草原人,畜牧业是他们的拿手活,现下草原又找到了大矿,最起码不用担心草原和边陲百姓的就业了。 霍瑾瑜打算,等到过两年国库在丰腴些,就铺一条草原到京城的宽路,至少三车道,用水泥混合土,到时候也能加快内地和草原的联系。 其实虽说对于一些藩王的限制许多,但是对于一些处于偏远地方的将领官兵都予以优养,并且权利还大,比如西北、东北这些区域。 霍瑾瑜命顾问组将相关政策拟旨,等她确认无误,让韩植盖了玺印,就传旨了。 与此同时,顾问处的人搬进了学士宅,给她上了谢恩折,几人还搬了乔迁宴,洛平川也向她请假,打算回乡将家中孤母接过来。 说实话,霍瑾瑜有些舍不得,但是对方是尽孝,她也不能拦着,只能允许了。 就这样,顾问处又少了一人,偏偏大家的任务不曾少过,尤其马上快到陛下的万寿节了,事情更多,更忙。 顾问处众人:……累死了! 第52章 同时,工部那边上报,已经将城市下水道系统调整、整修完毕。 除了这些,还有铺就的二十八条水泥路也已经完成,多数路段此次安排在了内城和外城,至于皇城福晋那些达官显贵住的地方,原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