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2/3页)
道与孩子拜访一下他的长辈,避免太大的交集。 “怎么用得着去外面吃饭呢?”比起提出诉求,李母的口气更像是下达指令,“我就去你馄饨馆吃两碗小馄饨呗,我正好有空也可以搭把手。” “你大老远过来,还是别太辛苦了。” 不是温宁看不上这位改嫁的婆母,而是个人的卫生习惯大有不同。 李母不讲究,抓葱花等小料直接用手,别说顾客,就是她瞧见了,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处理细节。 且李母做生意,能多赚一点事一点,她亲耳听见她算账时故意多算了两块,等顾客喊‘是不是老人家记性不好,算错了’的时候,她又赔着笑脸,说人一老,记性就差了。 可这样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发生,原本温宁或许顺着台阶下,真以为她多忘事。 后来,如果不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那她自己店里的招牌也快没了。 李远哲早在婚前就信誓旦旦地同她讲过,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他母亲住在一块的。 这也是温宁能够尝试接受的原因。 偶尔短暂的相处,保持相对的和平不算太难。 如果真要忍受这种人无休无止的打搅,那生活简直就一团乱麻。 婆婆没有多大的学识,眼界并不开阔,和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一样,她总是试图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她。 熟知,这在婆母看来,何尝不是得寸进尺的机会。 没过多久,温宁打破原定计划,匆忙告别何玫,回到自己的小店里,就听见她一边吃着生煎馄饨,一边对她妈颐指气使。 见自己回来,立马讨巧地换了副嘴脸。 笑脸相迎。 “宁宁,这回我可给你带来了不少乡下自己人腌的腊肉。” “麻烦你了。”可年头的腊肉放到这个季节,多半也是吃不完、不新鲜的了。 温宁起初也还算客气,只是不希望这个女人无法无天闹到周寅初那边去,将她好不容易积攒的颜面一扫而空。 “不辛苦了,就是这车费又涨价了呢,”李母见缝插针地讲起自己来时的开销,“我是坐的老火车,可近两年腰不好了,只能坐卧铺,这不又多花了许多钱么。” 见温宁一声不吭,她转眼就连连哀嚎,“以前,远哲活着的时候总会替我这个老母亲报销车费的,这都一把年纪了,我真是命苦啊……” 她再这样喊下去,整个店都乌泱泱的。 温宁和这种人相处过了,自然知道他们的言外之意,“这次要多少车费,我报销给你。” “也就五百块吧。” 温宁明显愣了一下,不是她有意不给,而是但凡有点生活概念和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高铁上北京也才四、五百块钱,更何况省内的绿皮火车呢。 “你把凭证给我看一下?” 李母的声音顿时变得尖锐起来,“怎么,你怀疑谁,怎么能怀疑到婆母身上呢?” 温宁见她急眼、跳脚,理智告诉她没有发怒的必要,却还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您不嫌丢人,我嫌。” “瞧瞧,我儿子一死,你就立马露出另外一副嘴脸了吧?”李母神气得活灵活现,一有事情,就拿地域出来说事,“我就知道你们江城的,看不上我们苏北人!” 莫名其妙地遭遇了一场无妄之灾,温宁的心情实属不太美丽。 临走前,吃饱喝足的李母又将她悬挂在温宁店里的腊肉给取了下来,骂骂咧咧道,“我就知道没有一个好儿媳,远哲就不该和你这种女人在一起,说不定过不了多久,他这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