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第2/2页)
算了几个数据的李江和王建民也赞成道:“是的,我们也觉得可以一试。” 几人拿起东西,当即就要去实验室。 孟秋在后面“啊”了一声,她犹豫道:“不用……再讨论讨论了吗?” 她还打了很多腹稿,想着他们要是不相信,她要从哪些角度来说服他们,结果她还没开始呢,他们就这么直接地要去进行实验了? 韩芸揉了揉她的脸,笑着道:“你也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啊,你提出了建议,我们判断可行,还犹豫什么?” 孟秋挠挠头,笑了起来。 只是一个想法,想要实现,要经过许多步。 首先就是反复测算、合理设计,而后是不断地调整、修改,再之后就是制造了。 前面还算顺利,到制造这一步,却遇到了困难。 这种形状的制退器,内腔复杂,需要一整块材料制造,对制造工艺要求高,他们以前常用的那种铸造工艺做不到。 都已经进行到这一步,卡住了,大家很不甘心。 林亦寒咬了咬牙,安慰大家道:“没事,这个问题交给我,我来解决。” 他专门开了介绍信,去外面的厂子里找老师傅想办法,后来重新设计了一个专用的内浇压型模,又在压型模的基础上,制作出专用的蜡模,再进行组合焊装。 一个模型就搞得他头都快秃了。 中间又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蜡模容易开裂、烧铸强度不够、制造器接口螺纹出现缺陷…… 我国的枪械一般都是右旋膛线,在射击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矩,所以辅助装备的螺纹就要设计成左旋的。这样射击时,才会越旋越紧。 而他们几次烧铸出来的接口螺纹组织疏松,在剧烈震动下,别说旋紧了,用着用着估计都能掉。 这可不行,太影响射击了。 他们又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将成品做了出来。 实验室里,桌子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黑色的八字形物体,平平无奇,大家看着它,却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这就是他们做了一个多月的东西呀! 成品出来了,下一步就是试验,先是在实验室里试验,而后又联系研究所保卫科的同事帮忙实地试验。 在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这款制退器的综合效率达到了34.6%。 较之前平均提升了约四个百分点,距离他们的目标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韩芸“嗷”一声,转身一把抱住了孟秋。 “小孟,你太棒了,太棒了!” lt;a href=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