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节 (第2/2页)
,是整个蒙古帝国的精锐包围圈。 赵宋政权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陆地领土,仅剩这一片海中孤岛,所有的义军都已经失陷,所有的抵抗力量都已经被扑灭。 就连宋人的精神旗帜,丞相文天祥都已经被元军抓获。 胜了又如何? 胜了就能不再亡国了吗? 更何况,本来就没有获胜的希望? 崖山的这些军民,在长久的溃退奔逃之中,已经完全崩盘,心如死灰了。 现在所有人都等着丞相陆秀夫做个榜样投海,好效仿之,为国家殉死。 在萧绰的内心深处,其实认为这种局面是无解的。 大厦已倾,回天无力! 甚至,崖山海战根本不是“大厦已倾”。 这是所有的城池宫阙,牌坊门楼,都陷入了滔天烈焰,簌簌焚烧成灰。却还有人,试图在风中捞一把残破的余烬,重新拼凑起一个已经灰飞烟灭的帝国。 人力,终有尽时。 意志,岂能胜天? 萧绰认为,像崖山这种情况,即便只是派人过去浑水摸鱼,也是无比危险的。如今正是攻宋的紧要关头,她可不想让手下重臣莫名其妙死在里面。 她特别叮嘱韩德让:“你此去安全第一,任务第二,不可掉以轻心。一见不妥,立即抽身退出。” 韩德让拱手领命。 …… 无独有偶,和萧绰一样,在西辽位面临朝摄政的感天太后萧塔不烟,也做出了相似的决定。 萧塔不烟派人前往副本探听信息的需求,甚至比萧绰更为迫切,所面临的格局也更加复杂艰险。 这一位无冕女帝,在当初宋金联军灭亡辽朝之后,与丈夫辽德宗并肩前往西域征战,重新开疆拓土。 他们在卡万特击败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共同建立起了一个北至伊犁河,南至锡尔河上游,西至怛罗斯,东至巴尔斯罕的庞大帝国。 中亚之地,从此只有一个天花板级别的帝国,那就是西辽。 幅员辽阔,气吞万里,疆域比全盛时期的赵宋还要广阔好些。 帝后二人发动的西征因为恰好与十字军东征同时,更是震动了整个欧洲,辽德宗被称为神秘的祭祀王约翰,和萧塔不烟一起合称来自东方的霸主。 辽德宗去世之后,萧塔不烟自然要进行摄政,金朝君主眼看西辽只剩下弱主和太后,国内空虚,正是吞并的大好时机,不料却被萧塔不烟一顿暴打,就连派出的使臣都被太后本人亲手斩杀。 然而此刻,萧塔不烟看着天幕,内心的情绪很是复杂。 为什么给出的信息是蒙古灭宋? 那时,金国如何了,她的大辽又如何了? 不同于承天太后萧绰,根本不知道蒙古人是谁,甚至那个年代蒙古民族都还没有诞生,萧绰即便是想要解决问题、提前拔除隐患,都无从下手。 但西辽却已经和蒙古作战了一段时间,只不过目前一直稳赢不输罢了。 莫非,这蒙古未来成长为了心腹大患,甚至灭了大辽? 萧塔不烟最终决定,派出武力强大的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进入崖山副本打听消息,最好能和蒙古军战斗一番,熟悉一下蒙古一百年后的作战风格,好让本方提前防备起来。 …… 北宋,徽宗位面。 天幕降临之时,汴京繁华如旧,距离靖康之耻还有好几年。 徽宗陛下作为大宋骨头最软的皇帝之一,天幕一开,果然不负众望地怂了。 正打算随便塞个人应付一下,谁知,郓王赵楷年少热血,看到崖山大宋亡国,悲愤交加,居然主动说要出战。 宋徽宗顿时傻眼了:“三郎,崖山战场何其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受伤,你孤身一人,如何去得?” 束发簪兰的少年坐在他旁边,容色耀目,飒爽的红衣迎着旭日。 “父皇放心”,赵楷神情坚定,“崖山国难当头,我身为赵家人,义不容辞。” 宋徽宗无语,你这个语气,一听就让人放心不下好么! 赵楷又道:“再说了,父皇你之前让我统领禁军,也算是有些沙场经验。” 宋徽宗:“……” 爹只想让你去镀个金,方便以后改立太子,你却来真的? 赵楷文武双全,不仅精通诗词书画,而且还很能打,自幼习剑,擅长骑射。 17岁那年,他用化名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也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子。 宋徽宗一向对这个孩子万分珍爱,视如掌中珠玉,处处都想把最好的给对方。 这个“最好”的里面,当然也包括太子之位。 为此,他可谓费尽了心思,一次次试探群臣的底线。 先是打破了“皇子不为师、傅官”的祖制,让赵楷当太傅,又打破“皇子不领兵职”的祖制,让赵楷统领禁军,拱卫京师。 甚至连上尊号表,都十分心机地称“皇子郓王以下”,而不是“太子赵桓以下”,强行将赵楷放在前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