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2/2页)
赵构的想法,当一个好用的工具人罢了。 赵构:这锅你不背谁背?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两人最后都被齐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都跑不了。 秦桧进门,恭恭敬敬地行礼。 接着,又说了些什么“不杀岳飞,金人恐怕心生怨恨,不愿议和”、“对大宋的和平不利”、“岳飞意欲谋反,根本没把官家您放在眼里啊”、“万一北伐成功,二圣被迎回来了怎么办”,之类的鬼话。 赵构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当口还想着金人? 天幕都降世了,若是放岳飞出战,一定能得到奖励的,哪里还用得着担心什么金人和二圣! 而且……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他还指望着天幕奖励帮他一把,生出有自己血脉的继承人。 秦桧还在说着什么,赵构却不耐烦再听,将一本奏折摔在地上:“速去大理寺放人!如果岳飞出了什么差错,你这个枢密史也当到头了!” 赵瑗在一旁清清嗓子,刻意用不轻不重的声音说: “秦相的人品一向那什么,又和岳将军不对付,只怕趁机使坏。父皇宜亲自去大理寺,表明诚心。” 秦桧:“……” 小贱种,当面说人坏话,本相听得见好么! 赵构点头:“就依你。” …… 宋孝宗赵瑗的位面。 他的情况比赵构还要棘手一些。 毕竟,在赵构的位面,岳飞等名将都还没有死。然而,在宋孝宗的年代,名将们早就全都被他的便宜老爹嚯嚯干净了。 宋孝宗没有办法,只能公开张贴求贤令,招募愿意参加【崖山海战】副本的义士。 一连三天,来得都是些歪瓜裂枣。 要么不能打,要么总是唧唧歪歪搞嘴皮子功夫,要么只知蛮力,不讲战术。 孝宗头疼不已。 直到最后一日,副本准备倒计时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名少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城。 京城的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一听他来了,欢欣鼓舞地出来迎接。 “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 孝宗立刻请他入宫。 在满城的东风飞花中,少年背着剑,轻盈地跃下马,鲜衣炽烈,浩然席卷长风万里。 一双清湛如星的明眸,映着天边云霞盛放,瑰丽如晕染了彩墨。 在众人的欢呼簇拥下,他揭下了皇榜。 “臣辛幼安,叩见圣天子。” 因为求贤令,辛弃疾与宋孝宗的会面,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这一年,孝宗尚未经历过隆兴大败,仍旧意气风发,一心北伐。 这一年,辛弃疾刚完成了孤身奔袭敌营,抓捕叛将张安国的壮举,惊动天下。 词中之龙,与南宋第一帝。 一场宿命般的相逢。 “哎”,很久以后,孝宗陛下这么说,“幼安啊,朕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觉得必定是你,也只能是你了。” 他从对方的眸中,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很相像的东西。 坚定,决绝,无畏,一往无前。 明知不可亦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是为了恢复大宋江山,回归中原故土,才选择这样拼命的。 那么,眼前这个人,这个来自江北的归正客,备受南方主流社会排斥的人。 他所求的又是什么呢? 宋孝宗想不明白。 但没关系,他还有未来的许多日日夜夜,可以慢慢去想,去和这个人并肩作战,挑灯看剑,跃马万里,势如破竹直取江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