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_第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节 (第2/2页)

所以,于谦觉得,那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相距大明甚远。

    然而,对于文天祥这样出生于宋末的人来说,孝宗时代已经是一个遥远的美梦了。

    那个年代,至少在动乱中,一切还都蕴含着希望。有君臣齐心并力北伐,有虞允文的采石矶大胜,有辛弃疾屡次请缨,远眺苍苍江北。

    那个年代,陆游临终前还会感叹,希冀着一个可能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那个年代,人们都还愿意去相信,这一代或下一代人,一定可以克复中原,驱除胡虏。

    可惜,那已经是南宋最后昙花一现的高光。

    于谦叹息一阵,斟酌着在天幕上输入:

    【明. 景泰位面. 挑战者于谦】:孝宗陛下务必珍重身体,好好休养。大宋江山社稷,来日北伐宏图愿景,皆系于你之身。

    【明. 景泰位面. 挑战者于谦】:倘是夏至,凝心静气,少为烦忧。

    【明. 景泰位面. 挑战者于谦】:若逢冬雪,且加餐饭,勿忘添衣。

    【明. 景泰位面. 挑战者于谦】:祝陛下早日康复,来日北伐功成,我在大明,为君遥饮一杯祝捷酒。

    【宋孝宗赵瑗】:!!!!!

    ……

    南宋,孝宗位面。

    “嗷嗷嗷!”

    赵瑗看着天幕,发出了一阵土拨鼠尖叫。

    本来他生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受得紧,这会一下子就精神了。

    于谦真的好暖心,他哭死。

    “呜呜呜”,赵瑗卷在被子里疯狂打滚,“天底下怎么会有于廷益这么好的人,朕不活了!”

    病中的人往往格外感性,他一时间泪眼汪汪,感动得无以复加。

    于谦,真不愧是他认定的“帝国双璧”之一!

    过了一会,赵瑗看向了不远处,帝国双璧的另一璧,辛弃疾。

    他眨了眨眼,小声说:“幼安……你能不能也安慰一下朕,求你啦。”

    辛弃疾晃了晃手中的书卷,语气染上了一丝无奈:“臣本就正在做这件事啊。”

    赵瑗病中极度无聊,他便来给陛下读书。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读些诗文,然而,辛弃疾念的却是……一本专门讲北伐的兵书,《虎钤经》。

    作者是宋真宗年间的许洞,一位被埋没的将星。

    清澈朗润的少年嗓音缓缓响起。

    像是琉璃盏中沉淀了甘洌的清酒,饮之辄醉,望之明净,捧在手心看去,更是波光粼粼地摇曳着无数星芒。

    赵瑗听了许久,倦意上涌,有些迷糊地想着:

    幼安的声音很好听,幼安的剑法很厉害,幼安的诗也写得很好……幼安哪里都是好的。

    “朕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和他一起去北伐”,半梦半醒间,赵瑗心中涌过一个念头。

    他才不羡慕大明那几个皇帝拥有于谦呢。

    他已经摘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啦。

    ……

    于谦翻阅着桌上墨色淋漓的纸笺,观看文天祥新写的一组诗。

    这组诗以感旧为题材。

    也许是因为到了故乡,万事可亲的缘故。

    又或许因为一路上于谦总是和他待在一起,使他很难像一个人枯坐幽狱那样,长时间陷入那些低沉痛苦的情绪中。

    总之,这些诗居然还挺温柔平和的,追忆一些早年在庐陵的往事,重温旧梦。

    于谦回想了一下历史上这个时间段,先生过庐陵时,写的那些悲愤诗。

    两者一对比,他简直骄傲极了。

    今天也是先生美好心情的捍卫者呢!

    于谦一首一首地看过去,有讲白鹭洲读书的,有讲江上泛舟,有携花载酒,还有这个年少骑马倚斜桥……

    哎?

    于谦目瞪口呆。

    他把这句写着什么上元夜玉箫金钗琉璃的诗看了又看,用朱笔一圈,控诉般地推到先生面前:“先生……”

    文天祥:啊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