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1/2页)
张千载站在阵前擂鼓,高声疾呼,谢翱在后方铮然拔剑,锋芒搅碎了漫天星斗。 战士们也都气势高昂,旌旗猎猎呼啸成一片山崩地颓,迫不及待想杀回旧都临安。 于谦看着这一幕,只觉得心中被万丈豪情所溢满,对今日的进攻计划更是充满了信心。 他在人群中找到了先生,彼此相视一笑。 于谦抬手摩挲了一下佩剑,笃定道:“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定然已在临安城中庆功。” 文天祥遥望江边的高城,眸光清澈深远,有猎猎寒霜似刀剑争鸣,交映在他眼中,宛如坠入一片茫无边际的碧海,点点星辰遍布。 他笑了笑:“那就承廷益的吉言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城头的信号,于谦也不例外。 也许是心理作用,他觉得这个夜晚格外肃杀沉寂,格外山摇地动,也格外的漫长。 “先生”,他终于忍不住开口,“当时临安陷落,是怎样的场景?” 文天祥声音低沉:“那时,扬州、焦山、溧阳先后失守,常州更是遭到了屠城。蒙元三路大军汇集,包围了临安。” “我力主决一死战,朝中并无人响应。当兵临城下、生死存亡之时,他们在忙于——” “乞神。” 他的神色原本犹如夜色下平静的江面,无波无澜,这时,却忽而有了细微的颤抖: “那时,元军就驻扎在我们如今的位置,太皇太后与陛下,皆在日夜对着钱塘江神祈祷,希望能够涌起大潮,将元兵卷走。” “一连三日,潮水皆不至,所有人都觉得天要亡宋,天意已经不站在大宋这边了。” “最后,陛下决定奉玺书投降。” 于谦安慰般地握住了先生冰冷的指尖,想了想,说: “说到底,天意不过是给无能为力命运的借口,信则有,不信则无。” “今日的命运只在剑锋之上,我们此战必胜!” 他语气坚决,犹如金石铿锵,在狂沙翻涌中依旧从容凛然。 文天祥望了他一眼,忽而问:“廷益日后保卫京师,是什么模样?” 于谦顿时神采飞扬道:“那是很荡气回肠的一场行动,虽然一开始有着争执,但建议南迁逃跑的人,很快被暴力解决了。” 比如某些被当庭打死的奸臣们。 文天祥:啊这。 险些忘了大明官员武德充沛。 于谦又道:“真正开打的时候,已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有人各司其职,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京师,绝无可能后退半步。” 文天祥不禁感叹:“人既然有实事可做,便不会再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鬼神身上。” 于谦却忽然目光游移起来:“其实,在北京保卫战中,也是有求助鬼神的。” “——战争前夜,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拜了先生的画像好久呢。” 先生:?你走。 四野慢慢地静寂下来,于谦百无聊赖地数着剑穗上的花纹。 又过了许久,远远地,城上炮火轰鸣,连响三声。 于谦知道,约定的时候到了。 但这轰鸣声却久久回响在天地之间,山鸣而谷应,仿佛无休无止。 他正怀疑是不是城内出了变故,忽然听见后方传来了惊呼声。 在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 有一条窄窄的银线自天边翻涌而来,顷刻就呼啸而至,磅礴流淌,如同千军万马奔腾。 一堵又一堵数层楼高的水墙,从半空中倾砸而下,冲垮了整个营地。 浩荡的潮水淹没了所有的一切,造成人仰马翻。 天地间,再不闻炮火和人语,只有这一种咆哮声在排山倒海地回响,势如雷霆般不可阻挡。 于谦骇然:“这是……钱塘江潮?” 天幕上,朱祁钰也终于找到了答案,几乎在同时说: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末,钱塘江大潮泛滥,淹没整片沿岸。】 第29章 转战千里 钱塘江大潮, 在最不应该来的时候,到来了。 五年前,它的迟迟未至, 葬送了一整个南宋帝国。 如今,在平虏军最为鼎盛的时候,它又意外而至, 摧枯拉朽, 彻底断绝了他们一战扫平临安的希望。 于谦却没有时间再感叹什么“天不佑大宋。” 今夜,江潮格外迅猛, 每过一息, 都有无数的人马被潮水卷走。 纵然于谦就在钱塘长大,那么多年间, 他都从未见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