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30节 (第2/2页)
家里人的照片;这时候,看不到老板的正脸,只是她的背影,以及她的狠话: “只要有一人不下跪,那你们的工资一分钱都拿不到!” 不只是孙天,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 有人下跪了。 像多米诺骨牌,一个个的,悲哀的情绪蔓延在众人之中,刚开始,还是迫使的动作,到后来,变成麻木的模仿;我们实在看不到女老板的表情,想她此刻,应该是志得意满。 可是,镜头回到孙天站直的身板,再特写他的脸。 孙天很珍惜这份工作。 所以他站直的身子,其实是微微倾斜的,他两腮的肌肉快速抖动,极力抑制住情绪。 女老板生气了:“你为什么不跪?” “我为什么要给你下跪?” “你不下跪,我就开除你!” 孙天把脖子上的工牌扯掉,扔地上猛踩,正对镜头,“你开除老子,老子也不跪!” —————— “韩国人的规矩,下跪只是代表道歉,不是像咱们这里,跪天跪地跪父母,有侮辱人格之嫌。” 孙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方如是说。 “我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规矩做事?难道……我在什么地方?” 孙天反问记者。 这番对话记录在报道中,记录在电视台中,记录在相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孙天本省的现代诗人,也是公众人物,曾任栏考县(焦裕禄)委宣传部干部,豫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王怀让,为孙天的事迹写了一首长诗。在节目播出之时,这位诗人已经逝世,朗诵和配音这首诗的,正是著名配音演员许涛。 他的声音听来使人心潮澎湃: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 女老板最终低下头,答应就此事向全体员工道歉;结清工资;因为不正当理由辞退员工的,要给予经济补偿。在走马观花的叙述中,节目进入到末尾。而许涛的诗朗诵仍然在继续。使得情绪没有断层。 这一段是没有拍出来的,由于经费有限,是重复的视频加诗句字幕形式。 法制频道常常能看到,一旦案子破了,审判的时候,应该是上爽点的时候,就一个黑屏,搭配打字的音效,上面是xx年xx月,xx因xx被判处有期徒刑xx…… 作微电影来说,这么来自然是不行的,属于虎头蛇尾,好在导演用了一个主旋律剧常见的煽情戏码,补救一番。 先是配音演员许涛一个人的旁白: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再而是孙天,实质上是演员方沂的声音加入进来: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同时切换到他之前所拍摄的影像,接上更多的朗诵声: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 华夏的流水里……” 属于孩子的,老人的,女人的……通通切换为相应的影像资料,直至目接不暇……营造出全国人民一齐朗诵,发出号召的气氛。 台下的肖琳和吴志军,频频点头。 这种手法是有点老掉牙,细思下,当然逻辑无法自洽,怎么可能大家同时听,同时朗诵呢,实际上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商业片。情绪烘托到了,不显得突兀。 大陆自九十年代来,文艺片长期垄断话语权,故意不用,致使观众以为该手法只能是主旋律剧特有,甚至跟条件反射一样,看到了起反感,这是一种误会。 好莱坞的汽车人干飞机人,擎天柱作战前宣讲,也是这么拍的。切大黄蜂,切铁皮人,切男女主,切五角大楼……好像全天下都在听擎天柱讲话。 片尾致谢名单仍然有视频。 是重新找到工作的孙天,在流水线上忙活,有工友拿着黄信封过来了,那手挥舞着,慢放。 切到孙天的样貌,好奇的带着笑,然而,这镜头忽的停下来了。 于是电视里的孙天,也和电视外的观众一样,越来越疑惑。 拍疵了? 肖琳得空,吞了吞口水。 镜头开始剧烈的抖动起来,代表工人的激动情绪: “孙天,你考上大学了!” “你要回学校读书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