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半小夜曲 (第1/5页)
补充上一章的注释(以后每次都会根据正文推进补充时间线)—— ①迷津:《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②生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③二月十二日: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红楼梦以花喻人,林黛玉出生在花神节正是隐喻,所以她懂花,惜花,怜花,含泪葬花。爱花即爱人,悲花悯花即悲天悯人。 ④石秀:《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那汉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因随叔父来外乡贩羊马卖,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钱,还乡不得,流落在此蓟州,卖柴度日”】 ⑤石头城:《红楼梦》第二回——【“到金陵地界……进了石头城……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石头城也是隐喻。石头记,补天石,木石前盟(正好石秀姓石,巧了么这不是) ⑥时间线: 水浒宇宙第七年(公元1117年)约九月左右,石秀出场并自我介绍(见④),此时叔父已经亡故,所以才到处流浪,遇到了在蓟州的杨雄。 水浒宇宙第四年(1114年)六月左右,杨志和鲁智深占领二龙山,也就是本文中林黛玉被掳时,这年15岁。第二年(1115)16岁,第三年(1116)17岁,所以上一章中林黛玉在过17岁生日。此时石秀叔父未亡,因此设定他正在青州地界贩卖(二龙山在青州)。 在黛玉过生日的同一时间内(1116年2月份),花荣上梁山。 三打祝家庄发生在1117年底及1118年初期间。 此时距离梁山泊三打祝家庄还有一年十个月左右。 *正文* 石秀说道:“如今江南战火不断,其间有个叫方腊的,自立为王,改江南为南国,杀烧抢掠,无恶不作。小人离开江南时,苏州已被攻占多日,早已物是人非。我理解姑娘的思乡之感,我又何尝不怀念金陵,但还是不回乡的好。”林黛玉像失了魂一般,直瞪瞪地喃喃:“方腊?南国?我怎么从未听说过?”石秀笑了一声:“闺门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情有可原。”林黛玉忙问道:“那江苏巡抚,苏州知府……”石秀道:“全换成方腊的人了。”孙二娘问道:“赵官家的不出兵么?”林黛玉叹道:“不必多问,那些人若是有用,早不会有南国了!”说罢,眼圈已红润起来。石秀看她反应,想着:她倒有情谊。便道:是我坏了姑娘兴致。黛玉道:“这事如何瞒得过?多谢你一片好心,让我知道真相。”四人又叙说一阵,方才散了。林黛玉心中忧闷,体弱劳累,恐怕无法支撑,回山寨了。 话说黛玉入城后,二龙山收到梁山泊书信一封,上好彩缎几匹,并几样书籍茶具,文房四宝,几支时兴的簪花,花露胭脂,一小包红袱包的金子。信上说是给林黛玉的生日礼,署名林冲。施恩称赞道:“闻说梁山泊愈加发达,做的好大事业,果然如此。”收下后,呈给头领。 鲁智深瞧都没瞧一眼,只急着拆信,让武松读。杨志晚来一步,听说那堆是生辰赠物,立马垮下脸色,问道:“梁山泊的军师是吴用?”曹正道:“正是。”杨志朝那堆礼物瞥了一眼,冷笑道:“自梁山泊一路送来,没有损失,可喜可贺。果然智多星,就是比别人会想办法。”曹正不敢接话。 当下武松把书信念了一遍,信里备说清风寨知寨花荣加入梁山一事,山寨议定坐次,整顿秩序,扩大规模,一切已安定下来,因此林冲想把林黛玉接上梁山,她再和外男们在一块儿不好。一时间众人忧闷,心思各别,独鲁智深说道:“林教头比当年更作怪了,洒家要帮他与高衙内厮打,他却不为洒家说话,不知怕个甚么鸟,如今那里取这话?好没道理。”武松也道:“林教头今日也要接走,明日也要接走,大好日子也恁地扫兴,冷了弟兄们的心。”杨志渐渐回转过来,捏住朴刀杆,说道:“接走也好。”众人看他一眼,更是觉得稀奇,都不说话了。杨志看了看手中朴刀,抱在怀里,沉默着走了。 林黛玉回到山寨,本就怯弱,又想起家乡,触犯旧症,径直去歇息了。正歪在床上,曹正的浑家敲了门,得了准许,慢手慢脚进来,笑问:“睡恁么早?身为寿星也不来?”又说了林冲赠礼和书信的事。林黛玉问道:“也给三位头领送礼了?”那妇人摇头。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想必是叔叔每日操练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