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册》(31) (第2/3页)
了一个广东人,而在这个广东人的引荐下,他去了广州,并在广州当地将贝叶经秘密卖给了一个香港商人,而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香港人到内地来相对要严格许多,而从内地出境更是如此,而后还有传闻说这个香港商人是通过走私的方式把贝叶经辗转到了越南,再从越南经由公海偷运回了香港。 师父还说,这个联系有一半是我的猜测,但是若要说双桂堂的贝叶经和古滇族的扇子有什么联系的话,我倒是刚刚才想到一个。师父顿了顿说,你们都知道,那家的六叶八卦扇,其实是早年哑巴昝师父的师祖,为了镇压冤魂,帮着吴三桂铸造的那把扇子吧?我和师姐都点头,师父接着说,你们可能不知道,早年的吴三桂受命镇守西南,称之为“平西王”,而在入滇的路上,他选择了从现在的重庆进入,而且在路过重庆梁平的时候,把双桂堂奉为“禅宗祖庭”,而当时双桂堂的创立者,破山禅师,只比吴三桂大了十多岁而已。 师父见我们依旧没听懂他说这么多的理由,于是他说,而吴三桂的爱人,也就是迫使他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侵的那个女人,就是在途经双桂堂的时候,受到破山禅师的影响,从此削发出家为尼,所以说,双桂堂的贝叶经和那把六叶八卦扇之间,还是有种必然的联系的。 师父说得我和师姐都挺糊涂的,而且从他说的内容里,我们并没有看出这两者实际上有什么联系,最后师姐突然想到,他问师父说,师父你知道当年购买了贝叶经的那个香港商人叫什么吗? 师父叹了口气说,这是让我觉得最可怕也最担心的一点,而当年的传闻纷纷扬扬,我们行当里的师父们几乎都知道,那个香港商人,就姓董。 师父这话一说,我和师姐都不约而同地惊讶起来。或许我的惊讶要比师姐来得小一点,因为毕竟这两件事并没有贯穿我的生活。而师姐却是深受其害。师姐站起身来,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她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问师父说,您的意思是,当年买下贝叶经的香港商人,就是董孝波?而这次他花了几年时间来接近我,和我在一起,竟然是为了这把多年前我曾打算偷的六叶八卦扇? 师父摇摇头说,这也只是他的猜测,他并没用什么确凿的证据,若一定要说点联系出来,那就是结合小董的姓氏加上同样是为了寻宝,再加上他莫名的不辞而别,看上去有些勉强。但是这一切在我和师姐听来,就好像是在黑灯瞎火的世界里,突然远处亮起一盏小小的烛火,且不论烛光照亮的地方是光明还是黑暗,我们也只能迫使自己朝着光亮走去,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师父说对师姐说,你是我的徒弟,我从小看着你长大,以你的品性来说,我也无法保证不会看到宝贝就眼红,因为我们没谁有这样的资格说这些话,甚至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假若当年稍微轨迹偏移一点,恐怕去偷扇子的人就不是你而是我了。师父顿了顿说,所以如果真的是小董刻意接近你就是为了那把扇子的话,那这盘棋可就大了,为什么要说大呢,因为我们没人能够知道这背后究竟有个怎样的利益团体。甚至不知道这个势力,我们是否能够抗衡。 我挺责怪师父,因为在我听来师父这番话就有点丧气了。他的意思好像是在说,无法揣测的敌人是最可怕的,所以要我们放弃继续深究一样。我是小徒弟,我没有说话的立场,因为此刻我若坚持要对董先生追查到底的话,会让人尤其是师姐觉得我是一个好事之徒。所以我一直在边上没说话。师姐比我成熟很多,我想她也一定联想到了,如果继续查下去,势必会牵扯出一个集团性质的团体,而那是我们无法抗衡的。但是如若不查的话,师姐是不可能甘心的,因为在这场宝物的追逐游戏里,她还是感情上的受伤害者。 师姐站起来了,我就一屁股坐到了她的位置上。我小时候我妈说了,人走江山失,谁叫师父院子里就那么几个可以坐的地方呢。师姐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思考着,很快她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