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_分卷阅读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1/2页)

    分制,执行起来却打了折扣。更多人因为学分没修满,延迟毕业,校方毫不含糊。对尹小航这样,大三就修满学分、无课可上的,学校却没给个痛快。学院给的答复是:尹小航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过稀有,没办法单独为他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校让他随大流儿,等大四跟同届一起毕业。

    没毕业,他也没闲着。这几年跑新闻、写稿子的热情有增无减,早成了这家报纸新闻版“一霸”,两年前还有人带,没多久受大环境影响,老记者们热情减退,他反倒冒出来,成了挑梁的。

    深度报道和特稿最难,也是他最爱往里钻的。因此,也就有那么一个半个,被学校找出来,当作范文,和80年代、90年代的报告文学放在一起,给学生们讲解。他也因此小有名气,母校的教授还邀请他回去上新闻实务课,只是他对出名和赚钱都没大兴趣,给拒绝了。

    他喜欢调查、挖新闻,除此之外,能够调动他情绪的,恐怕只有紫竹桥下那家饺子馆停业和营业。

    尹小航外貌能唬住一片,私底下过的日子却很糙。

    住在紫竹桥边一间50几平的老房子里,厨房基本闲置,卧室也是书房,客厅的一半摆满了鞋。

    对了,能够调动他情绪的,要再加上一项:鞋。

    按说做记者的,通讯录里人不少,微信群也是乌乌泱泱,可尹小航几乎没什么社交,除了采访写稿必要的会面,他极少社交。

    这个年代,记者光环暗然失色,相应的,也少了把这个职业当事业的人。所以说,尹小航的专注成就了他。

    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机器取代,新闻生产也成了流水线作业。政府机关会把各家媒体跑本条线的记者召集到一个群里,有活动、事件、新闻点统一通知,想去现场采访的记者群里报名,不想去现场的,去邮箱里取新闻通稿,按照各自的思路攒好,发出来。尹小航每天面对的,大致就是这样的工作。刀口舔血的刺激,总是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科技部在媒体群里发了通知,有个专业门类很刁钻的发布会,规模不大,专业性很强,请媒体报名参加。尹小航的日程撞了,就没报名。

    发布会前一晚,群里又发通知,某位院士行程有变,发布会改期,凑巧第二天下午尹小航有空,他决定去看看。

    会场布置得很传统,前排摆了席卡,那位私人行程影响到发布会召开时间的院士名字赫然在列,媒体席在专家席后两排,有几个其他媒体的记者已经到了,尹小航跟人打招呼,对方顺手递过一张会议流程单。

    会议开始前,尹小航到会场外转了一圈,这类发布会,对记者而言毫无新鲜感,各路发言要么专业性太强,要么没有燃爆点,大多数记者,要么发个温吞的消息,要么自己稍加变通,找一个通俗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点。

    从会议流程单上,尹小航看不出新意。

    他边琢磨边走,到了走廊尽头刚想折回,却听到有人在讲话,情绪略激动。

    “本来是上午,我想着上午做报告,下午做检查,都不耽误。没想到罗院士改签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