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30 (第2/2页)
有话说不是?我们的皇上,最喜欢听民间里的故事。” 约翰先生听着,默默记下来,原来大鸿朝的皇帝陛下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 几千里之外的皇宫里,皇上打了一个喷嚏,揉揉鼻子,继续批奏折,一旁的大太监见了,赶忙叫人去请太医来,生怕皇上得了风寒。 呦呦这句话,算得上是歪打正着。约翰先生来到大鸿朝为的就是能够进入皇宫,得到皇上的召见和赏识,留在皇帝身边,这样才算名利双收了。 呦呦见约翰先生心动了,就不再多说,“不如约翰先生考虑一下,想好了的话,可以让夫君为您写几封引荐信,如此就更加方便了。” 约翰先生踌躇了一会儿,问呦呦,“可以请怀瑾一路陪我吗?” “这个恐怕不行。”呦呦笑着毫不留情地拒绝了约翰先生的要求,“怀瑾跟着我们出来一年多了,家人十分想念他。而且,他此次回京是为了明年春闱考试做准备的。”说着呦呦又给约翰解释了一下什么是春闱考试以及春闱考试的重要性有多大,“不过,您院子里的仆人您可以带走,都是伺候久了的,想必您使唤起来也很应手。” 约翰先生似乎一时半刻也拿不定主意,呦呦也不催,请他回去考虑一下,考虑好了告诉她,她会请萧沐仁来为约翰先生安排,然后就端了茶送了客。 等到晚上萧沐仁回来,一听就明白了呦呦为什么要撺掇约翰先生去“行万里路”,“你还真是操心,就是路上这么点时间也不肯让怀瑾跟他多待?” “哪里是一点儿时间,起码要一个月呢?”呦呦歪在萧沐仁的怀里闭目养神,萧沐仁则给她按着太阳穴放松神经,“怀瑾最近受了约翰先生不少影响,我有点担心。前天怀瑾问我,为什么大鸿朝不能像大不列颠一样,百姓自己推选君主。你说我能不担心吗?” 大鸿不是大清,还没有腐败到要改革帝制的地步,就算是那样,呦呦也不希望怀瑾参与其中,自古以来变革都要流血,也许结果是好的,可是她不想让怀瑾去尝试。 说呦呦不思进取也好固步自封也好,没有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至亲之人去冒这种风险。呦呦也很敬佩那些支持赞同鼓励自己孩子亲人变法改革打破旧规矩的女子,可是呦呦也很清楚地知道,她自己做不到。为自己、为谭丽娘、为家人,她都不敢让怀瑾去尝试。 更何况,怀瑾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时候走上偏路怎么办? 萧沐仁知道呦呦的心思,安抚她,“你放心,我回去同怀瑾说一说,你也写信给怀宇,让怀宇注意一下吧。” 呦呦闭着眼点头,觉得头更疼了,只好让萧沐仁按得更用力些。 作者有话要说: 好想断更啊。最近怎么没人留言了呢 ☆、第一七零章 第一七零章 三天后是四月二十五, 呦呦和萧沐仁成亲一周年的日子, 不过这个时代似乎并不讲究结婚纪念日,可是实在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日子太多了, 又是小定又是大定的,成亲不过是所有步骤中最隆重的一个罢了。 所以呦呦从打内心里也没有对萧沐仁会送礼物这间抱有希望,只当做是平常的一天过的。所以, 当早上起床她摸到枕头底下的一个木盒子时, 不能说不惊喜。呦呦坐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