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15 (第2/2页)
初和武媚娘之间的协议,但是并没有问出口。 而前往嵩山封禅仪式也开始准备起来,说是准备,只不过是挑了护卫的人,随后一行前往嵩山去。比起当年泰山封禅的场面浩大,如今这样的封禅仪式,显得不足一提。 李初被留在长安,随李哲一道监国,武敏之派到李初的手下帮着李初打理奏折。 也是经由此朝中的臣子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来,李初一直都帮着李治和武媚娘处理奏折。 所以说朝中的臣子们都在心里暗暗再次嘀咕,皇帝陛下,您是扶起一个天后不要紧,还想扶起另一个公主和天后打擂台吗? 满腹的疑问也不敢说出口,还是老老实实的处理朝政吧。 留在长安随太子一道监国的政事堂诸位宰相,第一次站在太子的东宫里,看到李初坐在太子的左侧,而武敏之就立在太子的右侧,这样的局面就宛如李治和武媚娘错综复杂的关系,两个人代表的两方。 看的臣子们皆是胆战心惊,老老实实的把朝中的一些正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太子。 李哲虽然坐在正座,而且贵为太子,这些事情他一听就觉得头昏脑胀,可是李初坐在一旁,虽然不发一言,而且看起来很悠闲,李哲却不敢有半点松懈,就算听的再头痛,也还是装着把话全都听完。 “太子,请太子定夺。”禀告完一件事,臣子们就开始请李哲定夺,李哲虽然看起来好像都听进去了,实则一句都没听明白。 乍然被臣子一问让他定夺,李哲一下子看向李初。 “你定夺不了的是看我作甚,直接问他们,他们是臣子,你是太子,竟然让你定夺,就让他们给出主意来让你挑。”谁也没有想到,李初当着朝臣的面,竟然教起李哲如何应付朝臣。 李哲眼睛一亮,让他动脑子的事情他是做不了,让他动嘴皮,那完全可以。 “诸卿都有何看法不妨一提。”李哲学着李初的话,冲他们开口说话,就得让他们把主意都说出来。 臣子们没有办法,七嘴八舌的开始发表意见,然后又都看向李哲,等着李哲再次开口。 本来脑袋还算清醒的李哲,随着朝臣们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早就乱成了一团麻,理都理不清。 虽然没有眼冒金星,但是让他定夺,李哲第一反应还是看向李初。 李初轻声开口,“太子是太子,所有臣子都是辅佐太子办理国事的。所以太子不需要过于聪慧,也不需要有多样样精通,凡事只要听得清所谓利弊,利大于弊者可以做,弊大于利者不可行。” 这么一说来,李哲理了理刚刚听过的话,可是头痛,一句都不记得。 李初在这个时候再次开口,“和突厥一再交战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消停过,可是大唐久经战事,军事疲惫,国库空虚,眼下大唐再胜,突厥的兵力已经被击溃,诸臣中有的人是要一鼓作气再把所有突厥人杀掉,有的人却要休养生息,与民安和。所以两方争执也就这两点而已,想要在其中作出选择并不难。” “愿听姐姐教导。”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从他们这些宰相的嘴里说出来复杂无比,听听李初怎么简言意洁的总结。李哲现在整个人都精神了。 “驻守突厥的兵力依然还是要的,但是只要突厥不再起乱,不再于大唐为敌,就不需要赶尽杀绝。与人留一线,也是给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