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1/2页)
呢。 他让人搭大帐篷,大到可以住进去100多号人,还有空间打羽毛球。 吃住都在里面,才华横溢,灵感像小蝌蚪一样,数不胜数。 第一招:招募义工。 这一新闻发出去,卖大麦茶的来了。 一桶50元。 每天摩肩接踵来天坑看新闻的百姓,严重口渴。 一天数百桶水。 大麦茶畅销。 招募肯下天坑勘探的,有专业最好,身体力健的最好,每次下天坑探查一小时,从进坑到出坑,一小时,300元。 排队愿意进天坑的,有100多号人。 限号。 一天就100人。 没排上队的,明天继续。 不允许重复排队,签字,缴意外保险。 允许文化活动在天坑附近摆场子。 卖水果的摊子可以按划线规定范围摆摊子。 招募演员,每天流水似的拍片,拍玄幻短片、拍萌片,女学生小鲜肉扎堆。 允许汉服厂家来现身量身定制。 允许持市一级摄影会员证的人员进场。 庐大记者的灵感不可收拾,在穹窿山附近方圆几十里飞扬。 一天到晚飞扬不止。 第二天的工作,从凌晨一点开始。 流萤飞舞。 半夜的知了,哑着嗓子扯乎。 知了,知了。 庐大记者其实根本就没有睡着。 他开始恨天不亮。 恨夜太长,太黑。 清晨的凉风吹来。 让人一激棱。 背上凉意徒生。 庐大记者只感觉像有一条冰雪一样的蛇爬上了自己的后背。 让他有些异样。 早晨五点,第一个被钦定的愿意下天坑的,是一个五十岁的男人,听说是扫大街的。 在他进天坑30分的时候,在坑口扯绳子的人,隐约听到坑里有声。 坑口的人还算机灵,转动机器,把坑里的人拉了上来。 哦。 瞧瞧刚才红光满面的五十壮汉,一脸乌紫。 30分钟而已。 只见他趴在地上。 四肢抖动。 双唇抖动。 头发竖立,仿佛过了电。 是看到什么不能看的吗? 还是遇见鬼了。 不是鬼,比见鬼还可怕。 快,快叫医生。 庐大记者这点意识还是有的。 他安排了急救医生在现场。 挂水。 拖进帐篷。 大约二十分钟后,这个壮汉稍稍有些苏醒。 庐大记者已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他亲自举着话筒采访。 请问,你看到什么了? 庐大记者问。 我,我…… 壮汉无法就完整的话。 是看到冷惠的尸体了吗? 是吗?摇头或点头就可以。 是看到男人的尸体了吗? 不是。 天呐,壮汉居然说了两个字。 没有看到尸体,那,看到什么了? 啊,啊!!! 看到什么了? 壮汉突然惊厥,狂叫。 控制不了。 医生,医生…… 工地上乱成一团。 围观的群众被高达两米多的建筑工地专用的栏杆围着。 踮脚也无用,什么也看不到。 说,看到什么? 庐大记者锲而不舍继续丧心病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