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 (第1/2页)
去呢? 在这铺天盖地的黑暗和绝望里,商秀儿就看见了前面的一点微弱的黄。她揉了揉眼睛,那么一点点在摇曳的光,是真的,她真的看见了! 她咬了牙,不管不顾的向那点光奔去,慢慢的越来越近,衬着微弱的光,隐隐看见了黑色的轮廓,矮矮的一长条,似乎还在晃动。她的心又砰砰砰的跳起来,然后就一脚踩空了,“噗通”一声掉在水里,她呛了一大口水,双手乱挥着,却四处都摸不到实物,哗啦啦的水声中她感觉到有人喊:“谁落水了?”接着是乱晃的人影和灯影。 最终她被救上来了,那黑黑的是一艘船,她趴在船板上,仰着头,睁大着双眼,看好几个人围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低头看着她。 她跪着,不停的磕头。 “求求你们,收留我。” 第1章 九龄秀 霍都位于松阳江、广平江、大横江交汇处,因地扼三江通道,又位于西、南、东三大郡交界处,虽非郡都,地位却远比郡都还要重要。历届的都守都有护卫、把守通往上京的唯一一条水路之职,手握重兵,权势和责任都极大,一般由皇上派亲信重臣担任。 这座城什么时候建的已经不可考,原先刻着某位皇帝御笔亲题的“永镇三江”的旧城门,已经随着几百年来一直的扩建工程,变成了都城中心的一座历史遗观。以旧城门为中心,纵横交错的几条主干大道通往三江港口,大路两侧俱是全国知名的商号,西南的药材,东海的鲜货,北地的皮草,中原的绸缎,书籍古玩、首饰珠玉,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小街区上的小杂货铺子和南来北往的客旅商贩就更是数不胜数,端地是一个人杰地灵、财源广进的好地方。 就是因为霍都繁华富裕,三江景致天下无两,文人雅士也大多喜爱这座城市,北边儿的望京塔、东边儿的镇海楼,还有水流相对较为平缓的松阳江上的知雅水榭,日饮宴,夜笙歌,是文人们常去的聚集之地,多少诗句名篇,就是由霍都传遍天下。就算是当今的庆佑帝,虽未明示,但心里也早将霍都当作了“陪都”,曾三次南巡,第一次巡视霍都时登基还没到一年,留下了“三江笙歌好,不闻晨钟声”的御笔,且不论诗句好坏,这颇显靡靡的心态,倒是被御史捶胸顿足的重重谏了一本,诗刚题完,就被那时还健在的帝师以及众大臣苦口婆心劝告着送回上京了。 靠着松阳江方向的码头处,停了一溜儿大小不一的船,一片片的彩旗帘子随着江风起起伏伏。 第一次来霍都的人,说不定会搞错,误以为是高挂艳帜的风月之地,其实不然,这一片都是来自于四郡七府的戏船,沿江为这些戏船提供了数十处戏台,搭建的有的简陋,有的富丽,自然收的分成钱也不一样。来到这里的戏船唱什么戏的都有,以南腔和北戏为主,还有些唱梆子、高腔、江水谣等十几种地方小戏的戏班子。这些戏班,大多是当天来,隔天走,若能在这里立得住三天以上,就可算得上是又有角儿又有料的班子了,只因为这里可不是别的地方,这里是霍都。 天下曲部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上京红不是真的红,霍都红才算红。 文气汇聚之地的霍都,连看戏的人都比别的地方要更懂行、更挑剔一些。 码头那一片彩旗有的绣着“丽声班”、“富春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