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1 (第1/2页)
三郎想一下,道“怕太久忍不住?” 大郎“几个月不见父母和你们,我肯定会想。不见祖父吗?很好忍。” 几个月吗?三郎抿嘴笑笑,什么也没说。 刘彻见三郎掉头走人很生气,也就气几天而已。大军刚刚凯旋而归,刘彻也不好立刻发兵周边小国,但他有让术士做药包。 自从三胞胎会走会跑,每年端午节兄弟三人都会亲自给刘彻送角黍。今年端午节三个孙子没来,刘彻很奇怪,使小黄门去打探,长秋殿是不是没做角黍。 小黄门回来禀告,长秋殿做两大锅角黍,所有人都有的吃。刘彻便安慰自己,几个孙儿可能忙忘了,晚上一定会给他送角黍。 晚上没来,五月初六休沐日,三个大孙子也没来,刘彻意识到不对。 五月初七,太子没来上早朝,刘彻使人去宣太子。太子来到宣室,刘彻旁敲侧击发现太子什么都不知道,只能放太子回去。 太子回到长秋殿还纳闷,忍不住跟史瑶说,“父皇今天真奇怪,把孤叫过去,乱七八糟扯一大通,就是没说找孤究竟什么事。最近没出什么乱子吧?” “没啊。”史瑶仔细想想,“上个月卫长又病了,使人请三郎过去,三郎当天就去了。称得上事的好像只有这一件,怎么了?” 太子“没有就算了。可能是谁又在父皇面前胡说八道吧。” “会不会和大郎、三郎有关?”史瑶问。 太子“他俩回来我问问他们。” 大郎和三郎现在十三岁,年龄太小不好当官,也没王爷参政的。又不好再入虎贲军,毕竟他俩是王爷,即便没二心,一旦摸到军权,文武百官也不放心。闲得无聊,两人便陪二郎和四郎去长信宫读书。 午时一刻,兄弟四人回来。太子把刘彻找他的事告诉几个儿子,“你俩最近没惹你们祖父吧?大郎,三郎。” “没有啊。”三郎抢先道,“可能是祖父有什么事想跟父亲说,又不好意思明说。” 太子“可能吧。” “那不管父皇了,我们用饭?”史瑶试探道。 刘彻没直接说一定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太子沉吟片刻,就把此事丢开。 太子用过晌午饭出去,史瑶使人去找三郎。三郎见到史瑶把他劝刘彻的话和盘托出。史瑶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 “孩儿也知道母亲一定能猜到。”三郎也就没绕弯子,“母亲,这事现在还不能让父亲知道。否则父亲又得说孩儿不懂事。” 史瑶“从你们回来到现在有三个月了,气还没消?” “没有。”三郎道,“祖父听不得劝,孩儿说破嘴皮子也没用。孩儿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孩儿很生气。” 史瑶笑道“别仗着你祖父偏爱你就有恃无恐。” “这算什么有恃无恐啊。”三郎撇撇嘴,“此事母亲别管,孩儿有分寸。”怕史瑶不放心,又加一句,“孩儿比母亲了解祖父。” 每年夏天刘彻都会去甘泉宫,今年也不例外。八月十五前夕,刘彻想回宫,偶然想起三郎从二月初就不理他,怒上心头,干脆不回去了。 八月底回到长安,大郎和三郎依然没来探望刘彻。他俩不来,二郎和四郎也不来。刘彻搁心里骂几个孩子没良心,嘴上吩咐黄门令挑一些甘泉宫产的瓜果送去东宫。 黄门令到长秋殿,正殿内只有史瑶。黄门令是刘彻身边人,刘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