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86 (第2/2页)
为“上帝保佑美国,美利坚别无选择”的重要讲话。 英法等国公使再次拜访展长青,英国公使朱尔典提出,华夏不正式参战,可否向欧洲派遣劳工?而华夏军队正对西伯利亚发起的进攻,朱尔典提都没提。沙皇被推翻,新的俄国政府是敌是友,还要留待观察。 展长青告知朱尔典,华夏政府可以考虑。 四月十二日,在大西洋上,又有一艘华夏商船被鱼雷击沉。 英国情报部门比华夏更早接到商船沉没的消息,出现在法国的马尔科夫,又拿到了一张数额相当可观的汇票。 与此同时,前日本关东都督大岛义昌,恭敬的站在一名身着短打的男人身后,用华夏语说道:“阁下,下一批人已经选好。” 男人转过身,赫然正是哑叔。 又有商船被击沉的消息传回国内,楼大总统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正式向国会提交了战争计划。英法等国公使闻听消息后,甚至比华夏国民还要紧张,他们期望能听到“好”消息。 留在华夏的德国领事克里平,立刻向国内发出密电,华夏,很可能对德宣战! 226、第二百二十六章 四月底,华夏国会仍在就对德宣战与否进行讨论,民间的舆论也一直沸沸扬扬。 欧洲西线,法国军队再次主动对德军发起进攻。与历史上不同,法军在进攻中大量的使用了装甲车,还向英军借调了三辆坦克,德军也出动了十辆坦克。索姆河战役之后,德军总参谋部对这种新式武器更加重视。在英国人依旧固执的将富勒的坦克进攻计划丢在一旁时,德国人已经意识到这种武器能在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会战开始,法军取得了一定战果,可当战斗无法速战速决,再一次陷入拉锯时,法军的伤亡开始加大,士兵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而德军却正在计划反攻。 欧洲南线,意大利还在为第十次伊松佐河战役做准备,面条军的动作太拖拉,以至协约国首脑直接给意大利国王发来一封电报,措辞称得上优雅,中心思想却只有一个:再不开始,法军在西线就撑不住了! 协约国其他成员并不期待意大利能取得多大战果,他们只希望面条军能够迫使奥匈帝国军队向德国求援,以此减轻西线战场的压力。 正如他们在电报中所说的那样,再不动手,法国前线军队真的要有大麻烦了。 麻烦并非全部来自敌人,而是军队内部。 十万人的损失,在三年的欧战中并不是多可怕的数字,英军曾在索姆河战役中,一天就损失了六万人! 可如今的法军与欧战最初的法军,有了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新兵的数量。 大量的战场伤亡,必须补充新兵,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新兵自然比不上老兵。前线法军有了不稳的苗头,一旦发生大规模兵变,对整个西线战场都是致命的。 五月十二日,在英法两国共同施加的压力下,意大利终于在南线动手了。集群火炮发出轰响时,协约国的首脑们终于松了口气。 欧洲东线,此时却是一片平静。 沙皇退位,新组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