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番外二(上)二三十年后 (第1/3页)
建光十一年,益州全境军粮用罄,焉贼自汉中含恨撤军,返军成都。皇甫嵩即奉君令驻守汉中,不予追击。 建光十五年,燕公麾下高顺部大败公孙续势,收复辽东郡及周边县城,名震一时。 建光十六年,高句丽覆灭。 建光十九年,帝刘康出动京兵五万,一举南下,讨伐焉贼,攻城三月未果。 建光二十年,凉马腾韩遂叛反,起兵入关未果,帝大为震怒。 建光二十一年,交州刺史士夑将长子以求学为由,送入许城,拜入郑玄门下。 建光二十三年,原幽州刺史公孙瓒克服海险,大破倭国,设汉第十四州——旅州。 建光二十八年,南至临川、北至范阳、横贯中原大地的大运河终于建成,名晋。 建光二十九年,丁原战死,前渤海太守曹操收受皇令,升任并州牧。 建光三十年,南匈奴发兵南下,欲攻长安,燕公亲自领兵八万,千里驰援,溃敌无数。 建光三十一年,马腾战死,韩遂西逃,西羌新王越西心中怀惧,派使臣递表称臣,遭拒。尚书刘备迁任凉州牧。 建光三十三年,直属豫王治辖之豫、扬、兖、冀、荆、青、幽、徐州,统一凭科举取士,举荐出仕一途未撤。 建光四十一年,帝刘康染疫,力排众议,亲封燕清为豫王,欲召其入京,群臣以死相谏…… 春去秋来,夏消冬至。 自燕清向吕布彻底剖白心意、真正祛除了爱人内心不安的那日算起,已有整整三十个寒暑一晃而过。 威震天下的豫王,顶着数不胜数的质疑和期盼,自始至终不疾不徐,不骄不躁,走得四平八稳。 却愣是开拓出了一条之前没人想过,更没人走过的道路。 虽偶有波折,总体而言,可平顺得有如神助。 就连燕清本人,都感到极其的不可思议。 卢植生前最恐惧的一幕,到底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天子在世人心中,就如荒唐任性的稚童,燕清却是完美无瑕的仙人,从未犯过任何错误。 至于捍卫汉廷威严的益州一役,胜是胜了,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胜。 纵使皇甫嵩用兵老练入神,到底是肉骨凡胎,在兵力悬殊的远征中艰难取得胜果后,剩的兵力,也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一了。 大胜的消息传来,除了不知疾苦危难,不晓权臣之害的刘康真心实意地感到扬眉吐气,为此龙颜大悦,作诗一首做庆贺外,其他人却只是强颜欢笑,一片愁云惨淡。 城中的百姓更体验不到陛下此时的痛快,兀自抱头哭泣着,为缅怀投效军中,此役后一去不返、尸骨无存的亲人。 若敌军是,或是他们面临的是生死抉择的兵临城下,这份怨怼都不至于这般深切。 然而杀来杀去的,可都是流着相同血脉的汉人啊…… 皆知作为主帅的皇甫嵩已然尽力,对这位白发苍苍,仍负皇令带兵出征,落得一身伤痕病痛的老将,百姓沉默着给了敬重,于他曾经的行差踏错所酿成的大祸,也不知不觉地释然了。 余下既有怨恨刘焉的,也有不满陛下冲动的。 就算刘焉仗着天高皇帝远,做了土皇帝,除装聋作哑拒不上贡外,也不曾为害过中原,何必为一时之气,就致使血流成河? 要换在百年之前,真龙天子威严尤在,皇帝哪怕再荒唐,底下百姓除了痛苦地承受外,出于敬畏,也不敢轻易抱怨出口的。 可再多的敬惧,也被消耗得七七八八,徒留难看疤痕。 刘康深居宫中,对此后知后觉,待他终于发现城中氛围不对,面临的就已经是大批大批举家东迁的百姓了。 在群臣慌乱的建议下,清醒一些的刘康仿着燕清的做法尝试补救,然收效甚微。 朝廷无为,天子不仁,万幸还有燕仙君。 三番四次经历了莫大的失望,再眷恋故土的人们,也感到心灰意冷,渐渐选择了将希望寄托在燕清的身上。 对着城中所剩无几的百姓,朝臣们欲哭无泪,刘康倒是笑得没心没肺,甚至在群臣对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