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里的罂粟花_风雨里的罂粟花【第六章】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里的罂粟花【第六章】17 (第14/24页)

超过两三块钱;而在答题者去领取相应的奖品的同时,销售人员也会递上去一张相应颜色的传单;传单中一面是对于这个直饮水过滤器的产品介绍,而另一面,居然是一篇篇科普文章:。

    “杀人的人造肉?”耸人听闻了一些吧?豆糜、麦麸和淀粉,最多加了一堆可食用添加剂,怎么就成杀人了?怪不得最近怎么老有针对生产人造肉和销售人造肉企业的示威游行了……“呵呵,我以为这套路就会在网上使用呢,没想到还有线下的啊!”秦耀也凑到了我的身边,看着桌上的小宣传单笑了笑。

    “网上也有?”

    “对啊,秋岩哥你看——”秦耀说着拿出了自己的手机,调出了一个网页给我,“现在全网都在这么搞,挺有热度的;最开始就是咱们F市这个七星山妙优乳搞出来的模式,扫码做题,给你答案分析之后,让你点这个:点击了解真相;然后再给你看一段科普小短片,内容都跟他们这过滤器宣传单上面的内容差不离;等看完了短片就有资格抽奖——我这部mate30手机就是抽奖抽来的。反正我是不信这些东西上面说的内容。”

    “你怎么不信呢?”

    “呵呵,秋岩哥,你别看我这样,我老爸是咱们Y大社会科学院的教授;我哥在美国读经济博士的。我学习不好,但也算耳濡目染吧,对于这种营销文章我是从来不相信的——因为它们没有学术界经过大能认证的科学文章的索引佐证、自己也不见得去搞什么实验;然后他们写东西的语句和风格都太通俗易懂了,正因为通俗易懂,所以最不具有科学性、也最容易去骗人。”秦耀得意地说道,转头他又踌躇了片刻,继续说着,“……只不过,好像人造肉能吃死人这个事情,我觉得好像还是靠谱的,毕竟那玩意那么老贵、结果大部分都是用化学品勾兑的。

    而且对于我这么一个爱吃肉的人来说,那玩意吃一次可能觉得惊艳,多吃几次就满嘴味精和增味膏的味儿,那玩意让人反胃却吐不出来,一吃难受一整天。”

    ——稍等会儿……问卷答题、抽奖,外加这几个科普文章的中心内容——这个套路怎么如此熟悉?

    我一瞬间便想起了张霁隆曾经跟我说的话:“记住:十一月份在咱们Y省,关于市面上你肉眼能见得到的所有品牌所有产品的抽奖,你都别参与了;你想要啥,直接跟我说。Aleaiactaest。”

    我现在,总算有点理解陆冬青和张霁隆的手段了。

    大家都知道那个被在野党雇佣当宣传顾问的骊沫,在利用“女权”、“非暴力”、“环保”三个话题进行舆论战,她和她的团队所写的字句就是她在进行的动作,她利用自己的团队深挖着杨省长和任何与杨省长关系亲密的人在网络媒体上的时间线,并且竭尽全力在把那些无关紧要的言论、行为去与那三个话题绑定,然后加以抹黑;而在野党的那帮人,则用谈话录影剪接的方式制作成“尊重女性”、“倡导和平”、“热爱地球家园”的病毒式的短片,在快手、抖音、即刻这种短视频网站上纷纷被捧为“完人”的形象;而几乎没人知道,在霁虹大厦里,有一个经济学教授,在默默地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理、和语言最简单的文章,来操控着人们对于生活中一些柴米油盐的看法,他也在进行着舆论战——他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引起了人们对于人造肉这种东西的激烈排斥,并且还不是仅限于F市或者Y省,而是全国性的;陆冬青还让这种手段成为了一种热点,之前他利用妙优乳来进行文火慢炖式的宣传,而现在,商家却抢话题一般地纷纷主动请缨去给消费者进行洗脑;只不过没人知道是他干的,而他又在干嘛。

    只是我其实现在仍旧没看懂,这一系列的营销手段,最后会与杨省长的大选连任,到底有什么直接关联。

    另一边,经过问话之后,白浩远和许常诺那边才了解到刚刚的情况:这个推销团队可真是玩了一手好的“饥饿营销”手段,事先准备了三种打折券——“.5折”、“折”和“5折”,个数分别是100张、50张、20张,派发的方式也是完全随机,而拿到“折”优惠券的,必须在之前拿到了“.5折”优惠券才算生效;同理,拿到“5折”优惠券的,又必须同时持有“.5折”和“折”两张优惠券。刚刚之所以会打起来,就是因为其中一个老阿姨声称指认郑耀祖的那老两口抢走了自己的“5折”优惠打折券——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大致是因为之前上一个环节中做活动,结果那个老阿姨跟那老两口换了座位所造成的——具体怎么回事,我听着那个负责人说了四五遍车轱辘话我也没完全听懂,大意应该如此。

    “要么我说,这点事就算了。”许常诺灵机一动,擅自做主对老夫妇说道,“您说您二老都已经有一个优惠券了,干嘛还要占这个便宜?”

    “欸,小阿sir,你港么嘢?参加这种活动不就是来占便宜的么?”老先生听了许常诺的话,立刻有些不服了。

    “不是……那您家里不就一个厨房么?这个直饮水过滤器在一个水龙头上安装不就够了,怎么,您想往洗手间里也安一个?”许常诺自觉有理,对老夫妇反问了两句。

    “点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