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3 (第2/2页)
,离不开朝廷,更离不开圣上的首肯。 她要做的是开民智的事,但这件事哪怕是宋韧也认为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从眼前来看,弊大于利,而对于当今圣上来说,弊大于利不是他所想要的——皇帝的千秋之功,在于他在位时做对了什么,而不是他做了哪些徒劳无功的事情。 但世上诸多事情无法一蹴而就,从历代来看,一件大事情的成功,需要很长时间的伏笔,以及牺牲。 “现在不做,何时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德王翘着腿,喝着茶淡淡道:“尚且有点余力的时候不做,难道要等没有余力,什么人都没有的时候去做?这个机会,咱们不去创造,机会就永远不会来,岳父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能力的人不去动,难道等没能力的人去舍身忘死?不,这样永远等不来后来人。 第211章 “岂是如此简单。”宋韧摇头。 一句话,实施起来却要无数的人无数的心血,就像一个道理,要很多人碰破头跌破血才会被人认知为道理,把一件事情让无数人做成,成为共识,从上到下,不知要付出几何。 “那当如何?”德王问。 “小五也跟你一样认为?” “自然,”德王沉吟了一下,跟岳父道:“她说比起不知德行学识如何的下一代,她更相信你们,岳父大人,时机到了。” 宋家在朝廷渗透多年,已无法被斩草除根了。 “是了。”宋韧在沉思良久后,叹道。 舍我其谁?他四儿一女,居然一个都未荒废,这是天降大任于宋家,不踏出这一步,宋家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大家之族。 这是答应了?德王扬扬眉,随后起身,郑重地朝岳父行了一个鞠腰礼。 宋韧躲了下,半受了,他看向三郎四郎,半晌后与他们道:“辛苦你们了。” 他与大郎以后论及的是传道授业,二儿跟四儿要接手的,就要艰苦甚多了。 “爹?”三郎打了下沉迷于书本的四郎。 “你和四郎,责任深重。”宋韧没有跟他们看小五给他的信,简言与他们道:“往后朝廷铁矿开放,你们一要找人,二要带徒弟,在这段时期,你们要打造诸多器物,农田家用,皆可不缺,与百姓以物换物,或低价卖之,往后你们两家家用,由我担之,专心手上之事即可,可能?” 后面的三郎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前面那句,“朝廷开放铁矿?” 三郎甚是吃惊。 “这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到时候圣令自会下来。” 三郎跟四郎不约而同看向德王妹夫。 德王朝他们灿烂一笑,三郎四郎又不约而同齐齐转头,看向他们父亲。 还是看父亲的好。 宋韧忍着笑,“这事王爷自有主意。” 这时四郎开了口,他摇头道:“用不着父母替我操心生活,孩儿不才,但自有办法日常无忧。” 徒弟孝顺,还有一些旁的活计,他已不比当年,这些年他手中所操持的手艺就是无法日进斗金,养活一家子却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且他媳妇,不比他能耐低,只比他更会过活。 家中不弱,四郎不想让父母担心。 “孩儿也是,不用父母担心。”三郎也忙道。 “你不比我。”四郎摇头,三郎在朝为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