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1 (第2/2页)
,不能不说相关部门的立场还是很鲜明的,但就像所有的谣言一样,谣言起时风声大,辟谣的回音就成了小雨点,关注度已经随着网友们三分钟的热情消散得所剩无几。 连何彧都打来电话问江淼,要不要发动些人到网上去多转发,再把热度炒起来,不然大家记住的还是举报,而不是后面更重要的澄清。 江淼说:“不,等等吧。学长说他已经处理好了。” 公告出来后,江淼就已经在关注了,他当然看得出来此时还在关注事件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他也很心急,用自己的微博转发了觉得不够,还想在微博上写点什么为骆遇川正名,但骆遇川劝阻了他。 “你不用管,等着就好。”骆遇川说。 虽然不知道要等什么,但江淼愿意相信骆遇川,按捺着焦急的心情,他等来了后续。 公告发出的当天下午,本地新闻频道的官微上放出一段访谈视频,受访的对象正是当年经办骆遇川一事的派出所老所长。 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所长看上去精神矍铄,端坐在沙发上,浑身自带着一位老警员的干练和威严感。 主持采访的是一位非常有口碑,经验丰富的中年记者,他先向观众说明,此次采访是老所长主动找上他们的,对于近日引起热议的设计师“涉黄”一事,当年亲自办理此案的老所长有话要说。 记者问:“老所长能先给我们讲讲,怎么会想到找我们做这个采访吗?” 老所长回答:“因为要向广大关心这件事的群众一个清楚的交代,相关人员到派出所查当年的办案纪录,也来向我求证过。” 记者说:“那事隔多年,您为什么还能对当时的经过记得这么清楚呢?” 老所长闻言爽朗地笑了笑,说:“那是因为当年那位小伙子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哦?这话怎么说?”记者好奇地问。 老所长两手抱着肚子,思索了片刻,说:“其实每年所里这样的行动有不少,抓过的人也形形色色,能让我记住他,除了一方面我们作为警务人员在这方面有专业的训练和多年的经验,还因为他当时的表现几乎是让我马上就意识到他是清白的。” 记者更好奇了:“马上吗?他做了什么?” 老所长说:“我记得那天抓的人不少,都蹲在走廊里,你知道,被抓了,那肯定还是会慌会心虚会害怕嘛,走廊里闹闹哄哄的,又吵又乱,但是那个小伙子,也不慌,也不闹,自己靠着一个角落,他背了个包,沉甸甸的,别人都又哭又闹,他呢,从包里拿了本书出来看,书是专业书,又有图又有数据,反正我看不懂……” 记者适时地插问:“所以你因为看书这个细节就记住他了?” 老所长摇头:“那也不是,只是看书,要不说明这人心理素质好,要不就是装着看书,其实是要掩饰自己的心慌,我之所以多留意,是因为这个小伙子不只是在看书,他还拿了本子做笔记,又算又画,我看到他画线,那线条画得又平又直,手稳得很,一看就是心底坦荡没做亏心事的。” 记者点头,又问:“所以你认定他是冤枉的?” 老所长说:“除了这个,当时我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那小伙子的手背上,留着输液拔针后的止血贴。” “嗯?这能说明什么呢?” 老所长眯了眯眼睛:“一般人,谁会不顾自己还生着病,刚输完液就迫不及待跑宾馆跟人胡搞?有这么饥渴吗?” 大概没想到老所长突然用词这么直白,饶是经验丰富的记者都愣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